为什么植物的叶片会“流汗”

在夏天的清晨,如果你经过遍地小草的绿化地,时常会见到那些小草的叶片上挂满了水滴,仿佛“汗水淋淋”的样子。这种现象很普通,而且大部分人都会随口解释说:叶片上的水滴是露水。这话只说对了一半,叶片上的水滴既可能是露水,也可能是植物自己吐出来的。
叶片向外面分泌水分现象,是植物正常的生理现象,在植物生理学上被称为“吐水”。人流汗是因为太热了,需要通过汗水加速散发体表热量,而植物叶片“流汗”的原因却与根部“喝水”太多直接有关。植物吐水现象常常发生在气温较高、夜晚无风、空气中湿度接近饱和的夏季。因为叶片到了晚上,表面的气孔都关闭了,蒸腾作用受到了抑制,而根系在温热的土壤中依然不停地吸水。在水分有进无出的情况下,或者说在植物体内水分的吸入量大大超过水分的蒸腾量的情况下,体内的水分会越来越多。多余的水分无法通过气孔蒸腾而出,只能通过叶尖或叶缘的水孔分泌出去,结果就形成一滴滴晶莹的水珠。
植物吐的水并非纯净水,里面往往含有一些矿物质和简单有机物,如葡萄糖、蔗糖、有机酸等,但含量都很少,不会造成营养物质的大量流失。
不同植物的吐水量是不同的,即使同一种植物,在不同环境中的吐水量也不一样,地下土壤越是潮湿,吐水的量越多。有些植物的吐水只有几滴,但有些植物的吐水量很大,例如爆竹柳的吐水,有时在白天也滴滴答答地流个不停。尤其在热带雨林中,植物“满头大汗”状的吐水现象随处可见,关键的原因就是雨林中湿度大、温度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