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工厂”是叶子中的叶绿体。叶绿体中最主要的色素是绿色的叶绿素,此外还有橙黄色的胡萝卜素和黄色的叶黄素。它们能分别吸收不同光谱的光进行光合作用。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它的补光,即蓝光和蓝绿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红光和蓝紫光之间的橙、黄、绿色光吸收很少,其中尤以对绿光吸收最少,这样,才使绿光能够反射出去。被吸收的光我们是看不见的,植物的叶子反射的光才能被我们的眼睛所看见。在自然界中,绝大多数植物叶子含叶绿素最多,所以在我们的眼睛看来,植物的叶子一般都是呈现绿色的。
从理想的情况来说,叶子颜色应该是黑色的,因为这样它就可以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才便于更大限度地用这些光进行光合作用,来更多地制造自己的食物。然而,大自然为什么“选择”了绿色呢?
这就要从远古谈起了。地球上最初的植物是生活在海洋里的,在光合作用过程中起作用的是一种原始细菌。因为能够透进海洋里的光是很少的,所以,这种植物要进行光合作用,必须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才够制造自己的食物。所以,这种植物就呈现很暗的颜色,可以联想到我们现在吃的海带的颜色。比如,生活在深水中的红藻含有一种叫藻红蛋白的东西,它就可以吸收很多种颜色的光,所以它的叶子就几乎是黑色的,这对在深水中进行光合作用是最理想的。
后来,地壳运动使海洋变成了陆地,这些植物必须适应这种环境变化。现在,它们生活在有充分光线的地方,再像原来那
样,吸收所有颜色的光就容易被这么多的光线灼伤了。所以,绝大部分的陆生植物,由于光线充足,绿光完全没被吸收利用,而是都被反射出去了。我们眼睛接受到这种光线,所以看到的植物是呈现绿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