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海水中的鱼,鳃片中长有一种海水淡化装置,它由“泌氯细胞”组成,能起到淡化海水的作用。当鱼吸进海水时,这种淡化装置很快将又咸又苦的海水快速加以淡化。另外,海鱼的表皮膜、内腔膜和口腔膜等都是一种半渗透膜。当海水被吸进口腔时,口腔黏膜或内腔黏膜把海水阻止在口腔内,然后通过吸气,增加口腔压力,形成膜内外的压力差,将海水淡化后吸收进体内,而那些被分解后滞留在口腔内的盐和其他一些成分,则通过排泄系统排出体外。...
螃蟹的头部和胸部在外表上无法区分,因而就叫头胸部。这种动物的十足脚就长在身体两侧。第一对螯足,既是掘洞的工具,又是防御和进攻的武器。其余四对是用来步行的,叫做步足。每只脚都由七节组成,关节只能上下活动。大多数蟹头胸部的宽度大于长度,因而爬行时只能一侧步足弯曲,用足尖抓住地面,另一侧步足向外伸展,当足尖够到远处地面时便开始收缩,而原先弯曲的一侧步足马上伸直了,把身体推向相反的一侧。由于这几对步足的长度是不同的,螃蟹实际上是向侧前方运动的。然而,也不是所有的螃蟹都只能横行。比如,成群生活在沙...
比目鱼的两只眼睛是长在一边的,这是长期以来对环境逐渐适应的结果。当它从卵孵化成小鱼时,和别的小鱼一样,两只眼睛端端正正对称地生在头部两侧。然而当它生长了20天左右,身体长到1厘米长时,由于身体各部分发育不平衡,游泳时也逐渐把身子侧了过来,于是开始侧卧在海底生活。与此同时,它下边一侧的那只眼睛,则因眼下那条软带不断增长,使得眼睛向上移动,经过背脊而到达上面,与上面原来的那只眼睛并列在一起。当移动到适当位置,移动的那只眼睛的眼眶骨就生成定型,以后就不再移动而固定下来。...
蚯蚓是一种常见的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环节动物门。蚯蚓生活在土壤里。它吃土壤里腐烂的有机物,有时也会钻出土壤,吃地面上腐烂的落叶。蚯蚓排出的粪便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镁等矿物质元素以及铜、硼、锰等微量元素,不仅是农作物的好养料,而且使土壤的肥力大大增加。此外,蚯蚓在土里能弄碎土壤,改变土壤的结构和通气性,将深层土翻到表面,将表层土及其所含的有机物带入土壤下层,从而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的活动,加速有机物的分解,有利于对土壤的改良。蚯蚓在土壤里非常活跃,它在土里钻来钻去,使紧结的土壤变松,改...
寄居蟹是一种节肢动物,它的模样可真怪,既像虾,又像蟹。它腹部缺乏甲壳保护,非常害怕“敌人”的攻击,所以它就向海螺进攻,将螺壳主人吃掉,自己住进去,以增强防御能力。但是,仅仅这样还是会被凶狠的海洋动物吃掉,于是,寄居蟹就重新物色新的伙伴,来加强自己的防线。海葵非常美丽,它长着很多触手,上面有许多剌细胞,还能分泌剧毒,吓退敌害。但海葵自身并不能移动,靠'守株待兔"的方法觅食,不免饥一顿,饱一顿,这样它就需要有一个同伴背着它邀游大海,以获取丰富的食物。寄居蟹找到海葵来抵挡敌害,海葵也利用寄居蟹...
蜈蚣属于多足纲,第一对脚呈钩状,锐利,钩端有毒腺口,一般称为腭牙、牙爪或写天毒肢等,能排出毒汁。被蜈蚣咬伤后,其毒腺分泌出大量毒液,顺腭牙的毒腺口注入被咬者皮下而致中毒。中医大夫把药用蜈蚣叫做"百足",它是不是有100只脚呢?实际上,药用蜈蚣是大型唇足类多足动物,只有21对步足和1对腭足:"钱串子"也是蜈蚣,只有15对步足和1对腭足:"石蜈蚣"也只有15对步足。还有些蜈蚣的步足又多又短,有35对、45对,最多还有的能达到173对,真是有点数不清了。 ...
蚂蟥,又名水蛭。它最擅长吸人、畜的血。蚂蟥身体前后各有一个吸盘。当它吸血时,吸盘一接触皮肤,就形成真空状态,因此就会紧紧地吸住人的皮肤。医生将蚂蟥置于某些类型的高血压、脑血管循环和视觉器官障碍患者的双耳后面进行治疗;患脑溢血时,让蚂蟥吸吮后脑勺和层骨的血。这样还能减少远处器官的充血。再加上蚂蟥的分泌物一一水蛭素,能阻止血管收缩。它的涎腺分泌物中还含有扩张毛细血管的物质。所以用蚂蟥治病可以一举多得。因此,前苏联药物总局下设了一个培殖蚂蟥的企业,每年培育近百万条蚂蟥,以满足现代医学的需要。...
海参在海中的活动并不灵活,可是,当它遇到敌害时,却能采取一种特有的“分身术”,即迅速地将体内的肠、肺和体腔液一起抛出去,迷惑敌人,而自己的身躯靠内脏和体腔液抛出去时的一股反作用力,逃到较远的地方去躲起来。海参抛掉肠、肺后为什么还能存活呢?原来,海参体内有一种结缔组织,这种组织由无数形态、构造相同的细胞集合在一起,是执行共同生理机能的细胞群。海参体内的结缔组织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工作态,主要是结缔组织执行生理机能的状态,另一种是造形态,主要是进行再生、修补受伤或坏死了的细胞。因此,海参的再生...
珊瑚是由一种称为珊瑚虫的身体柔软的小动物大量群居而形成的。珊瑚虫从芽体中生长, 能通过向海水中排卵进行繁殖。珊瑚虫以漂浮在水中的其他动物的幼虫或小动物为食。鹿角珊瑚比较容易破碎,因此常生长在珊瑚瞧中有保护屏障的地方。可以构成珊瑚礁的物种必须生活在明亮、温暖、清洁的水中。随着它们的成长死亡,这些珊瑚的硬壳不断堆积,最后形成珊瑚礁。 ...
生活在海洋中的鮣鱼身体细长,头部有一个长椭圆形的吸盘,像个印章,因此而得名。不要小看这个印章,它是鮣鱼轻松旅游、免费取食的重要工具。每当有鲨鱼、海龟或一些大鱼从附近游过时,鮣鱼就用吸盘贴上去,吸附在海洋大动物身上游走四方,同时靠大动物捕食猎物后的残渣填饱肚子。由于鮣鱼的吸盘内长有肉褶,当贴上其他海洋大动物时,肉褶内部的水就被挤出去了,在海水的压力作用下产生了吸力,因而吸附力很强,不会使它轻易脱离。这样它就可以随...
苍蝇有六条细长的腿,每条腿的末端长着两个尖而硬的爪,爪的基部有一个被茸毛遮住的爪垫盘。爪垫盘是一个袋状结构,里面充血,下面凹陷。当苍蝇停留在光滑的墙壁或天花板上时,爪垫盘和平面之间产生了真空,苍蝇便牢牢地吸附在平面上。这种吸附力,足以能承受苍蝇本身的体重。即使苍蝇吸在天花板上,背部向下,也不会掉下来。另外,苍蝇的爪垫盘上,还分泌一种黏液,这样,就使它牢牢地吸在物体上了。 ...
南极气候异常寒冷,由于南极附近的海水中盐分浓度较高水,温低于0℃时,水仍不结冰。有的水域温度在- 2℃。在这样低的水温中,鳕鱼为什么仍能生活得很好呢?因为在鳕鱼的血液中,有一种"抗冻蛋白质"。这种抗冻蛋白质能降低鳕鱼血液的冰点。如果将抗冻蛋白质从血液中分离出去,鳕鱼的血液在-1℃时就会冻结;将抗冻蛋白质加入到血液里,血液要在-2.1℃时才会冻结。因此,鳕鱼之所以能在南极那么低的水温里生存,全靠它血液里的"抗冻蛋白质"。 ...
深海中有一种鮟鱇鱼,它们身体笨重,不善游泳,只能用腹鳍在海底爬行。雄鱼从卵里孵化出来以后,就立即寻找合适的对象。一旦找到一条雌鮟鱇鱼,它便马上附在雌鱼的身上、头上或鳃盖下。它的唇和舌也渐渐同雌鱼的皮肤连接起来,最后完全愈合。这时雄鱼除生殖器官继续生长外,其他器官一律停止生长。这一系列的变化,使这个懒惰的小女婿只能永远附着在妻子'身上过寄生生活,靠妻子'身体里的血液维持生命。如果不是雌鮟鱇鱼拥有捕鱼绝招,这个...
蜻蜓有时在水面上飞翔,尾尖紧贴水面,一点一点用尾尖点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蜻蜓点水"。其实这是雌蜻蜓在产卵。蜻蜓通常在小河边、池塘里的水草上产卵。卵排出后,在水草上孵化出幼虫,叫做"水虿"。水虿要在水里过很久的爬行生活。少则1年,多则七八年才能羽化成蜻蜓成虫。水虿是除害虫的能手,它专吃蚊子的幼虫“孑孓”。水虿的外形有点像蜘蛛,肚子很大。当它羽化成虫时,会攀到水草上,不吃不喝。羽化成成虫后,又短又胖的肚子变得越来越细长,原先叠在一起的翅膀也逐一展开,终于变成了像一只小飞机似的蜻蜓。可见"蜻...
让我们来做一个实验。当你把用竹片做成的竹蜻蜓在手中用力一搓,然后松开手,竹蜻蜓就呼的一声飞上天了。这时,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竹蜻蜓在飞行时与空气的磨擦声。但是,这种声音只有竹蜻蜓在每秒钟里转20-2万次左右时才能听到,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人都不可能听到。因此,苍蝇、蚊子、蜜蜂飞行时发出声音来,也是这个道理。昆虫学家研究发现,苍蝇飞行时,每秒钟振翅150-250次左右;蚊子飞行时,每秒钟振翅600次左右,蜜蜂飞行时,每秒钟振翅近300次。可是,蝴蝶飞舞时,每秒钟只能振翅5-8次。因此,苍蝇、...
旗鱼是海洋中一种大型的凶猛食肉鱼类。旗鱼的身体钝圆粗壮,呈纺钟形,长达二三米,尾部呈“八”字形分叉,犹如一柄大镰刀。它眼圆口大,上吻突出尖长,形如一柄锋利的长剑,是一种强有力的攻击型武器。它长有两个互相分离的背鳍。第一背鳍柔软高大,看上去就像是一面大旗,可以自由折叠伸展。第二背鳍短小而低。位于尾部。旗鱼是海洋中游得最快的鱼,它喜欢浮游在水的表层,旗状背鳍和镰刀形的尾鳍常露出水面。它捕杀别的海洋鱼类时,凭着锋利的长吻和极快的游速冲入鱼群,大肆追杀。旗鱼不但能攻击大型鲸,而且还会袭击船只,被...
荧火虫的光有的黄绿,有的橙红,亮度也各不相同。它们发光的部分是在腹部最后两节。这两节在白天是灰白色,在黑夜才能发出光亮。光是通过透明的表皮而发出。表皮下面是一些能发光的细胞。发光细胞的下面是另一些能发射光线的细胞,其中充满着小颗粒,称为线粒体。线粒体能把身体里所吸收的养分氧化,合成某种含有能量的物质。发光细胞还含有两种特别的成分:一种叫做荧光素,一种叫做荧光酶。荧光素和含能量的物质结合,在有氧气时,受荧光酶的催化作用,使化学能转化为光能,于是产生光亮。萤火虫常常一闪一闪地发光,是因为它能...
弹涂鱼生活在我国南部沿海及热带太平洋海岸。这种鱼奇怪得很,它的两只眼睛凸出体外,一只眼睛专门负责寻找食物, 另一只眼睛用来监视敌情。弹涂鱼的胸鳍很发达,特别是胸部肌肉,不但发达,而且具有伸缩功能。弹涂鱼利用胸鳍的支撑,加上身体的弹跳力和尾鳍的推动力,就既可以在水中游泳,又能到沙滩上爬行了。它离开了水照样能生活下去。弹涂鱼每次出水前总是把鳃里的氧气储得满满的,然后成群地上岸捕食。一旦氧气消耗完了,它就用尾巴插进泥土里吸氧,同时还可以利用皮肤或口腔黏膜来呼吸空气。当岸边有树木时,弹涂鱼就"爬...
所有的昆虫都没有长鼻子,但它们的嗅觉都异常敏锐。原来,昆虫的头部都长有一对触角,它们就起了鼻子的作用。这对触角上布满了嗅觉器。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蜜蜂的触角,仅仅一根触角上就有4000-30000个这样的嗅觉器,苍蝇也有3600个左右的嗅觉器。每个嗅觉器内都分布着神经末梢,直接与脑神经相连。当嗅觉器闻到气味后,信息立即传送到大脑,然后,大脑再指挥昆虫朝有气味的方向飞去。昆虫除了触角上长有嗅觉器外,它的下唇须和下颚须上也长有嗅觉器,它们也能闻到远方的气味。 ...
长吻鱼的食物与其他鱼类基本相同,但它还对水中的青苔有特别的嗜好,这是因为青苔对接吻鱼的生长、发育起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当长吻鱼吃饱之后,便在水中寻找青苔。不过,长吻鱼找到青苔后,并不是"狼吞虎咽"地吃下去,而是衔在嘴边细嚼慢咽起来,好像是在精心品味。当另一条长吻鱼游来时,看到对方嘴上有青苔,由于挡不住诱惑,总想分食一点,因此就上前吮吸对方嘴上的青苔,这样看起来就像接吻"一样了。 ...
所有的昆虫在生长过程中都要蜕几次皮。昆虫身体外面的表皮,是一种细胞的分泌物,它不会随昆虫体形的增长而增长。当昆虫身体长大时,就会蜕去这层旧皮,取而代之的是另一层新表皮。昆虫的蜕皮是受到激素的作用的结果。这种激素通常被人们分为两大类:内激素和外激素。内激素是由昆虫体内的内分泌器官分泌的,它对昆虫的生长、发育等生命活动起着调节作用。内激素包含蜕皮激素、保幼激素和脑激素。昆虫的脑激素输入到前胸腺,促使其活动,就释放出蜕皮激素。蜕皮激素释放到体液后,就与体液中的蛋白结合,随着体液的流动而到达某些...
蜗牛爬行时依靠腹部有横褶的腹足,爬得非常慢。蜗牛的腹足前面较宽,后面窄而尖。它爬行的时候,腹足紧贴住物体,靠着腹部肌肉伸缩起伏向前蠕动,这样就能慢慢前进了。蜗牛在爬行时,它的腹足足腺上不断分泌出一种黏液,这种黏液有助于蜗牛爬行,能提高它的爬行速度。因此,蜗牛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条黏液的痕迹。这种黏液干了以后,看上去是银白色的,而且很光亮。这就是蜗牛的"足印"了。 ...
飞鱼起飞时,先将胸鳍和腹鳍紧贴在身体上,摆动尾鳍,加快游动的速度。当头部露出水面时,飞鱼马上张开胸鳍,快速摆动尾鳍,使身体上升。当鱼体全部跃出水面后,飞鱼又将腹鳍张开,借助海风和海浪向前涌去的上升气流,使身体向前;中射飞行。飞鱼跃出水面"飞行"的时间极短,只有几秒钟,然后又回到水中。入水时,飞鱼的尾部先入水,如果这时还有敌人在追捕它,它又会用尾鳍拍打水面,重新跃起,逃避敌害。 ...
变色龙没有固定的颜色,当它守在草丛中或树枝上捕食食物时,它身体表面的颜色就变得和草、树叶的颜色一样。当它在地上爬行时,又变成和泥土差不多的颜色。它这样变来变去,一是为了捕捉食物时,便被捕捉的动物不易觉察它,二是为了保护自己,不至于被其他凶猛的动物发觉。不过,平时变色龙的体色,在夜间是翠绿色的,天亮之后,随着气温的升高,气温达到25°C时,它又会变成暗绿色。变色龙之所以能变换体色。主要是因为它的眼睛受外界光线的剌激后,它的中枢神经能将光线的剌激传给体内的色素细胞。这时,变色龙看到什么颜色,...
印度自古以来就有人专门将捕捉到的眼镜蛇拔去毒牙,让它跳蛇舞表演给行人看以赚取生计所用。从事表演的眼镜蛇之所以会随着音乐摆动,并不是真的在闻乐起舞,因为眼镜蛇天生没有听觉(无耳孔,鼓膜己萎缩)。它的摆动,完全是自然反应。它会昂首发怒,颈部因此膨胀。它注视着舞蛇者,随着他身体的左右摇动而摇摆着它的头部,只是想趁机咬他一口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