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卷风是个非常厉害的家伙,它里面的风速,往往大到每秒几十米到100米以上。龙卷风是空气里的旋涡。在发展强烈的积雨云中,空气扰动很厉害,里面温度、湿度、风向和风速差别很大。例如,下沉气流风速往往达8级以上,而上升风速一般只有3-4级,这就使得积雨云内部空气扰动剧烈,产生旋转作用,当旋转作用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形成了龙卷风。还有,上下温度相差悬殊,冷空气急速下降,热空气猛烈上升,上下层空气交替扰动,形成许多小旋涡。这些...
我们居住的地球可算是个“大温室”,靠着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透光和隔热,几乎完全可以让可见光透过,但对长波的红外光,特别是那些波长12-18微米的红外光,却能够强烈吸收,这是二氧化碳的一个特性。这一特性使得靠近地表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温室中的玻璃和塑料薄膜,阳光可以射进,但热量却散射不出去。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可使地表的气温升高。伴随着煤、石油、天然气等含碳燃料的大量燃烧,二氧化碳含量在大气中的增加,温室效应...
城市里的温度比近郊高,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工厂密集,工业的热源和能源利用率太低,加上种种机动车辆川流不息,排出了大量的热量。二是城市中的砖石、水泥、柏油马路反射太阳辐射热量的本领小,因而在白昼吸收了较多的热量。三是城市中有良好的排水设施,下雨后,雨水很快从人工管道中流走,地面经常是干干的,因而通过蒸发水量损耗的热量很少。四是城市建筑密度大,通风不良,不利于热量向外流失。此外,城市上空经常烟雾漫漫,这种烟雾在...
在离地球表面10~15千米的上空有一层气体,叫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99%以上的太阳紫外线,是人类和其他生物的保护伞。但是,近几年,参加南极考察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南极上空的臭氧层中出现了一个大洞。据风云-7号极地气象卫星探测,这个大洞位于南级点附近,呈椭圆形,它的面积相当于美国的总面积,深度超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无独有偶,最近科学家们又在北级上空发现了一个19-24千米深的小臭氧洞,并且全...
当北半球的北京处于大雪纷飞的严寒冬季时,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却是烈日炎炎,酷暑难熬。当我国的华北平原忙于春耕播种时,澳大利亚却迎来了收获的金秋季节。南北半球为什么季节正好相反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应从地球的公转讲起。地球绕太阳公转时,地轴总是倾斜的,角度为66° 34',且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这样,就引起了太阳在地球表面的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单位面积得到的太阳光热量多,且北...
形成云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潮湿空气上升。在上升的过程中,外界气压随高度降低,使它的体积逐渐膨胀,在膨胀过程中要消耗自己的热量。这样,空气边上升,边降温。空气含水汽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在一定的气温下,与单位体积空气的最大限度含水量所相应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饱和水汽压是随气温的降低而减小的。所以上升空气的气温降低了,饱和水汽压也就不断地减小,当饱和水汽压降到实有的水汽压之下时,就会有一部分水汽以空中...
住在海边的人都知道,海水每天会发生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潮沙。产生潮沙的主要原因是月球对海水的吸引力。当海洋随地球转到面对月亮的一侧时,月亮对海水的引力很大,引起海水上涨。当海洋随地球转到背对月亮的一侧时,月亮吸引地球,将地球拉近,这也会引起背面的海水上涨。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所以海水每天就涨落两次。太阳对潮沙的影响力只相当于月球的5/11。当月球和太阳在地球的同一侧面排成一条直线时,它们对地球...
著名的秘鲁寒流由南向北流经南太平洋的东岸地区,与赤道逆流(暖流)相遇,形成了世界上著名的秘鲁渔场。世界海洋鱼类总产量的1/5左右都来源于这里。但是近几十年来,每隔2-7年秘鲁渔场便发生一次海洋生物浩劫,大量的海洋鱼类死亡,渔业大幅度减产。人们称这种现象为“厄尔尼诺”,该词是西班牙语,原意为圣婴。厄尔尼诺现象出现时,这些地方的气候较以往变化很大:该热的地方不热,该冷的地方不冷;该下雨的地方赤日炎炎,一...
冰雹和雷雨同出一家,它们都来自积雨云,只是产生冰雹的积雨云升降气流特别强烈,这种积雨云又称为冰雹云。积雨云是空气很不稳定的产物。而空气强烈不稳定,在阳光强烈的暖湿季节最容易发生,那时空气中含的水汽很多,而且低层大气又易被太阳晒热的地面烤热,形成下热上冷的很不稳定的空气柱,发生强烈对流,并发展为能产生冰雹的积雨云。积雨云中的上升气流很强,足以支持云中增大的冰雹块,使云中冰雹随着气流的升降,不断与沿途的雪花、小水滴等合并,形成具有...
上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自然资源破坏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自然保护区作为保存自然生态和使野生动植物免遭灭绝的主要手段,得到迅速发展。自然保护区保存了完整的、未受污染的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自然环境的天然“本底”,以衡量人类活动对自然影响的优劣,改进开发方式。自然保护区是生物物种的贮存库保存和拯救了一大批濒危动植物,也为人类发展所需要的能源、食物、原料、药品提供了丰富的来源。自然保护区还是进行自然保护研究的“天然实...
绝大多数的地震由地壳运动所引起。刚硬的岩石在地壳运动中受到力的作用,发生形变甚至破裂,往往就会产生地震。虽然目前对地壳运动的推动力从何而来还有争论,对地震产生的根本原因也有许多推测,但关于“地震是由于该处的岩石发生破裂而直接引起”这一论断是毫无疑问的。绝大多数地震的发生是由于该处地下的岩石产生了新的断裂,或原有的裂缝再次发生错动,强烈的地震则多发生在地下原有断裂的地方。当地下的岩石接近破裂时,太阳和月亮引力作用、大气或水(水库)对地面压力的变化,都可促成破裂,从而引发地震。地震也常常伴随着火山爆...
在喜马拉雅山陡峭的崖壁上,或幽深的山谷里,已经发现许多古海洋动植物化石,包括三叶虫、笔石、腹足类、腕足类、鹦鹉螺、菊石、瓣鳃类、珊瑚、苔藓虫、海胆、海百合、介形虫、有孔虫、海藻和鱼龙等。这些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地区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它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涌现出来的,地壳上升的结果造成了这一切。珠穆朗玛峰北坡海拔5700~5900米的地方发现了生长在百万年前的高山栎和毡毛栎化石,这些植物现在在我国西南地区海拔2200~3000米的很多地方仍有生长。虽然百万年前的气候状况以及这些植物的生长环境、高度与...
辽宁省抚顺煤矿工人在采煤中,碰巧会在煤层中挖出黄色透明的琥珀矿石,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被挖出来的琥珀石中有时还含有小昆虫。石中的小昆虫品种很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人们不禁要问,煤层中为什么会有琥珀?小昆虫又是如何进入琥珀石里面去的?原来在4000万~5000万年前的古生代,抚顺是一片沼泽地,生长着大片森林,当时气候暖湿,森林长得枝繁叶茂。在森林中生活着许多小昆虫。如遇大风吹断树枝,树枝折断处便会流下一滴滴树脂。如果滴下的树脂正巧粘住了一只小虫,继续滴下的树脂会把小虫厚厚实实地裹在里面。以后...
四面环水的小块陆地称为岛屿。按岛的成因可分成大陆岛、火山岛、珊瑚岛和冲积岛四大类。大陆岛是一种由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世界上较大的岛基本上都是大陆岛。它们是因地壳上升、陆地下沉或海面上升、海水侵入,使部分陆地与大陆分离而形成的。火山岛是因海底火山持久喷发,岩浆逐渐堆积,最后露出水面而形成的。珊瑚岛是由热带、亚热带海洋中的珊瑚虫残骸及其他壳体动物残骸堆积而成的,主要集中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中。珊瑚礁有三种类型:岸礁、堡礁和环礁。冲积岛一般都位于大河的出口处或平原海岸的外侧,是河流泥沙或海流...
月亮每天绕着地球不停地转动。有一天,它终于忍不住了,对地球埋怨道:“真烦,我每天绕着你转,好辛苦啊!你倒 是挺自在的!”。 地球笑了笑说:“你以为我很轻松吗?我每天要绕着那个大火球--太阳不停地转动,而且还要承载几十亿的人口,并时刻对他们产生吸引力,让他们安全地生活在我的身休上,不让他们因为我的转动而受到任何影响。你想一想,咱们俩到底谁更辛苦呢?”月亮听了地球的话不再言语了。 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转动,可是我们却丝毫感觉不到,这是因为地心力的作用。...
记得小时候,突然下起了冰雹,于是匆忙躲避,在这个过程中,曾被冰雹击中,个头不大,却是很疼。由此对冰雹印象深刻。 冰雹,从概率上看,是少有的天气现象,其形成的过程也比较复杂,其实质是固态降水物。 因此,即便很小的冰雹加上从天而降的加速度,也能产生“破坏力”。冰雹的形成离不开又大又厚的冰雹云。 冰雹云体型庞大,上下云层温差大,对流强烈,云层顶部甚至能达到10000米以上的高空,而云层下部距地面大约是1000米,如此的高度差,让一块冰雹云呈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
所谓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所造成的。空气是重要的维持人类生命的环境因素,一个成年人每天的呼吸量达15-20立方米,约为每天所需食物和饮水量的10倍。因而,排放在空中的大气污染物特别容易造成对人体的危害,肺气肿、哮喘、支气管炎、肺癌都是由此引起的疾病。包括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在内,人类的许多活动严重污染了大气环境。因工业生产每年排放出的颗粒高达5亿吨。许多有毒有害的金属、无机物和有机物吸附在颗...
在干旱少雨的光秃秃的大沙漠里,也可找到水草丛生、绿树成荫,一派生机勃勃的绿洲。这绿洲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高山上的冰雪到了夏天,就会融化,顺着山坡流淌形成河流。河水流经沙漠,便渗入沙子里变成地下水。地下水沿着不透水的岩层流至沙漠低洼地带后,即涌出地面。另外,远处的雨水渗入地下,也可与地下水汇合流到沙漠的低洼地带。或者由于地壳变动,造成不透水的岩层断裂,使地下水沿着裂隙流至低洼的沙漠地带冲出地面。低洼地带有了水,各种生物就应运而生、发育、繁衍,于是形成了绿洲。沙漠里的绿洲,水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
你们大概看过中国登山运动员攀登希夏邦马峰的电影吧!登山运动员穿着厚厚的衣裳,戴着风雪帽和护目镜,背着氧气瓶,步履艰辛地一步步向上爬,多么困难啊!为什么呢9原来高空空气稀薄,氧气缺乏,不要说爬山,就是坐在那里还得大口大口喘气呢。 为什么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呢? 大家知道,空气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它是一种物质,是由许多种气体分子所组成的,它也受到地心的吸力。由于空气是可以压缩的气体,上层的空气压在下层空气的上面,下层空气的密度就被压得变大了;离地面越高的地方,受到更...
夏天常常下雷雨或阵雨,这些雨的范围不大,往往是这边天空在下雨,那边天空仍闪耀着强烈的阳光。有时候,雨过以后,天空还飘浮着许多小水滴,这些小水滴能偏折日光。当阳光经过水滴时,不仅改变了前进的方向,同时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如果角度适宜,就成了我们所看到的虹。空气中的水滴越大,虹越鲜艳;水滴越小,如像雾滴那样大时,虹色越淡,形成白虹。冬天不大会出现虹,是因为天气较冷,空气干燥,下雨机会少,阵雨就更少...
闪电是发生在积雨云层中的一种放电现象。最常见的是线状闪电,有的像大树枝,有的弯曲如蛇,有时单条出现,有时双条出现。还有链状闪电,它像一条光链在空中挥舞,不时改变开头和位置。此外,还有片状闪电。这种闪电是一片片地散布在空中,照亮了周围的云层。最奇特的要数球形闪电了。它就像一个大火球一样在空中出现,有时在空中运动,有时在地上乱窜,有时会袭击人的身体,有时会闯入室内。浓密的积雨云由许多云朵组成,聚集着大量的正负电荷。通常...
为 什么海水看上去是蓝色的呢?原来,这是海水对光线的吸收、反射及散射造成的。太阳射到海洋表面的可见光有红、橙、黄、绿、盐、蓝、紫七色。海水很容易吸收波长较长的光,如红光、橙光、黄光。这些光射入海水后,绝大部分被海水吸收。而绿、盐、蓝、紫等波长较短的光,碰上海水分子或其他微粒阻挡,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散射和反射。其中蓝色和紫色最易被散射和反射。又由于人们的眼睛对紫色光很不敏感,往往视而不见,而对蓝色的光比较敏感。这样,海水...
一提起雪,便使我们联想起白皑皑的一片。由于雪一落到我们的身上,很容易化成雪水,所以,很少有人真正仔细观察过它的形状。如果你有机会仔细观察,便会发现雪花有多种形状。至今己发现的形状就有4000多种,但最基本的形状是片状、柱状和星状。当极小的冰晶和O°c以下的过冷却水滴组成云层,水汽不断升腾与冰晶凝华,水温达-5°c时,无数根六角形的冰针就形成了。这是冰晶最稳定的形状。同时,凝华作用还在继续进行。如果冰晶周围水汽多,六...
自然环境是我们玩耍、学习、工作的场所,如果它被破坏、污染了,那么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麻烦,所以,一定要保护环境。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责任,小朋友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例如:不乱扔垃圾,把垃圾扔到指定的地点或垃圾箱中;尽量不去使用一次性饭盒、塑料袋和饮料杯等,减少垃圾和污染;不随意捕杀益虫和益鸟;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周围的环境就一定能得到改善。 ...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我们愈靠近火炉,感受到的热量就愈多,感觉到愈来愈热;而离火炉愈远,感受到的热量就愈少,感觉到愈来愈冷。 地球绕太阳运转的轨道是椭圆形的,太阳与地球的距离时刻在变化着,天文学家告诉我们:每年1月3日是地球离太阳最近的一天,7月4日是地球离太阳最远的一天。太阳是个发热的物体,按照离发热体愈近,物体的温度就愈高的常识,地球上最热的时期应该在1月,最冷的时期应该在7月。可是实际上1月正是严寒季节,而7月正是酷热的月份。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气候的冷暖,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