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海岸线很长,有不少盐田。沿海的盐场,每年都能生产很多盐。1千克海水中大约含有35克盐。这种盐叫做海盐。其中,调味用的食盐,只有27克。海水的盐分中,除含有氯化钠(食盐)外,还含有氯化镁等物质。 大海的面积为陆地的2.4倍,据粗略计算,全部海水含盐竞达500兆吨。据说,盐分好像还在不断地增加。 那么,大海中的盐分是从哪里来的呢? 大海中的盐分来自覆盖地球的岩石。雨点落到岩石上,雨水把岩石含有的某些物质溶解,慢慢地这些水(加上泉水)变成河水,流进大海。...
日本和夏威夷都位于太平洋上。太平洋板块的地壳很薄,很多地方还不到10千米,这样涌动的地下岩浆很容易冲出地表,因而太平洋地区就成了火山集中的地带,地理上将其称之为“沿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其中,日本恰好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大陆板块的交界处,地壳十分脆弱,因而成为世界上火山活动最频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而夏威夷群岛则位于太平洋的中心,是一个海底地壳极不稳定的地区,所以这里也形成了众多的火山。 ...
死海位于阿拉伯半岛,它低于海平面392米,是世界上最低的湖泊。死海含盐量高达26%,相当于一般海水的7倍,因此也是世界上最咸的湖泊。由于含盐量高,水中鱼类不能生息,沿岸草木也很少,故有“死”海之名。 关于死海,流传过这样一个故事:公元70年,古罗马的军j队包围了耶路撒冷城。有个叫狄度的统帅,为了惩罚那些敢于反抗的人,准备处死几个奴隶。他命令部下将奴隶们带上镣铐,投进死海,想淹死他们。说也奇怪,这几个奴隶好像身上套有救生圈似的,就是不往下沉。不一会儿,水流把他们送向岸边。狄度又几次命令...
冬天,如果你来到海边,就会发现,河水早就冻上了厚厚的冰,海水却依然波涛滚滚。海水为什么不容易结冰呢? 你可以做一个小实验:在严冬,把一碗清水和一碗浓盐水同时放在院子里。过一段时间,清水冻成了冰块,浓盐水却没有结冰。原来,盐水的结冰点低,在0℃的时候不会结冰,越浓的盐水冰点越低,有的海水在零下二十多摄氏度还不会结冰呢! 海水、腌菜的卤水里都含有大量的盐,所以不容易结冰。只有在气温很低的时候,海边上才偶尔会见到海水结的冰。 你也许会说,南极附近的海面上有冰山,北冰...
火山是地球上比较常见的地貌,我们通常见到的火山都在陆地上,但并不只是陆地上有火山,大海里也有火山。火山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地壳下有活动的岩浆,岩浆喷涌而出形成火山喷发。 而海底下面也有大量的岩浆,并且与陆地比起来,海底的地壳要薄一些,岩浆更容易喷出来形成火山。 海底的火山喷发还会形成火山岛,比如位于太平洋的夏威夷火山群岛、中国的钓鱼岛等都是由于火山喷发而形成的。 ...
据说第一个研究这个问题的,是古希腊的航海家彼费。后来,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为揭穿潮汐的秘密提供了科学依据。现在知道,引起潮汐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受月球的“引潮力”引起的。这个引潮力是月球对地面的引力,加上地球、月球转动时的惯性离心力所形成的合力。 地球每天自转1周。一天之内,地球上任何一个地方总有1次向着月球,1次背着月球,所以地球上绝大部分的海水,每天总有2次涨潮和2次落潮,这种潮称为半日潮。而有一些地方,由于一些局部地区性的原因,在一天之内只出现1次高潮和i次低潮,这种潮...
高处的风总是比低处大些,这是由擦力造成的,风虽然来去无踪,但却是空气流动的产物,因而也会与各种物体发生摩擦,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到的摩擦力最大,尤其是起伏不平的山地,风在行进中总会被山挡回来,形成旋涡运动,渐渐减弱,同样,有建筑物的地方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就会感到低处的风小一些,然而随着高度的增加,阻碍物越来越少,摩擦力作用也渐渐减少,风速自然也就增大了。 ...
风就是水平运动的空气,空气的运动主要是由地球上各纬度所接受的太阳辐射强度不同造成的。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由于地面受热的不均匀,空气的冷暖程度就不一样。暖空气膨胀变轻上升,冷空气冷却变重下降,这样,冷暖空气便产生流动,从而形成了风,风是流动着的空气,但不同来历的风有着不同的特性空气流动较慢时,会形成微风;流动很快时,则会刮起大风,甚至飓风。 ...
你可曾注意到:一场大雨过后,,有时天空澄净得像一泓平静的湖水;雷鸣电闪一过,天空显得异常心旷神怡。为什么晴朗的天空总是蔚蓝色的呢?而且越是晴朗,蓝得越澄澈。 难道天空中含有蓝色的气体?莫非说大气本身就是蓝色的? 为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不妨做一个小实验:用一只长方形玻璃缸,里面盛大约2/3的水,水里撒少许泥沙粉末,使溶液浑浊。然后把它放在窗前,选择一个晴朗的上午,大约七八点钟,阳光基本上平行地射向长方形玻璃缸的一端,光线通过浑浊的水,在另一端射出来。这时你可以发现一个很有趣...
风力等级是根据风对地面(或海面)物体的影响程度来定的。我国天气预报中一般采用12个等级分法,即“蒲福风级”。第一级软风,第二级轻风,第三级微风,第四级和风,第五级清风,第六级强风,第七级疾风,第八级大风,第九级烈风,第十级暴风,第十一级狂风,第十二级飓风。通常来说,三级以下的风给人的感觉比较舒适,四、五级风便会使小树摇动,七、八级风会令人举步维艰,九级以上的风能够将烟囱与屋顶等毁坏。 ...
昆明,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气候温和,被称为“春城”,这得益于昆明的地理位置与地形等因素。昆明地处云贵高原,高出海平面近2000米,这是昆明夏季比较凉快的主要原因。其次,昆明的夏季还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它带来大量水汽,经常下雨,大大降低了昆明的地面温度。昆明的北部有梁王山、乌蒙山等高山阻挡冬季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因此即使在寒冷的1月,昆明的最低气温也在1.7C左右,全月平均气温达8C。综合这些因素,昆明才四季如春。 ...
在科学不发达的过去,人们对地震发生的原因,常常借助于神灵的力量来解释。在我国,民间普遍流传着这样一种传说,他们说地底下住着一条大鳌鱼,时间长了,大鳌鱼就想翻一下身,只要大鳌鱼一翻身,大地便会颤动起来。用现代人的眼光分析这种传说,简直是荒诞不径。但持这种说法的国家,并不只有中国。 例如,在古希腊的神话中,海神普舍顿就是地震的神。南美还流传着支撑世界的巨人身子一动,引起地震的说法。古代日本认为,日本岛下面住着大鲶鱼,一旦鲶鱼不高兴了,只要将尾巴一扫,于是日本就要发生一次地震。除此之外,埃...
"三大火炉〃是指哪里? 我国的“三大火炉”指的是南京、武汉和重庆三个城市,“三大火炉”均位于长江沿岸,7月的平均气温在33c左右,最高气温曾达到41.3〜44C此外,大火炉”高温天气持续的时间较长,每年高于30C的暑热天数在70天以上,并且早晚气温变化不大,不但白天酷热,夜间也十分闷热,“三大火炉”的形成是由于这些地方夏季受高空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并且地形犹如锅底,四周山地环抱,地面散热困难。 ...
在地球上,陆地面积只有地球表面面积的三分之一左右,山地面积又占陆地面积的近三分之一。地球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山呢? 这是因为地壳在地球的转动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挤压现象造成的。地壳在挤压过程中,比较容易发生断裂,在断裂的两侧相对地上升或下降,就会形成山脉。 比如喜马拉雅山脉就是这样形成的,而且它还在不断地升高。 ...
我国北方位于北温带,冬季的温度很低,但自1月份最冷的时期过后,太阳辐射逐渐加强,日照时间越来越长,而冷空气势力的不断削弱使温度逐步上升,天气也逐步变暖,到了3月份以后,太阳辐射进一步加强,冷空气进一步减弱,地面温度迅速升高。所以北方各地一般在3~4月温度上升的幅度最大,而同时降水却很少,空气干燥,地面吸收的热量自然迅速增多,气温扶摇直上,所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国北方就开始进入了夏季。 ...
南极和北极是地球上最冷的地方,那里寒风呼啸,气温很低,终年冰雪覆盖,一片银白色的世界。但事实上南极比北极更冷,冰川也更多,因为南极地区是一块大陆,储藏热量的能力较弱,夏季获得的热量很快就辐射掉了,结果造成南极的年平均气温只有-56℃。在南极大陆周围的海洋上,漂浮着大量的冰块,形成了巨大的冰山。 相比之下,北极地区陆地面积小,大部分为北冰洋。由于海水的热容量大,能吸收较多的热量,而且热量散发比较慢,所以那里的年平均气温比南极要高,在8℃左右。因此,北极的冰川比南极少,而且绝大部分积存在...
南极与北极位于地球的两端,太阳光线是斜射向两极的,因此两极获得的热量是最少的。但南极与北极哪个更冷些呢?答案是南极。这是因为北冰洋占去了北极地区约1310万平方千米的广阔面积,海洋的热容量大,能够吸收较多的热量再慢慢地发散出去,因而温度不会降得太低。而南极地区是一块大陆,储存热量的能力较弱,所以就比北极寒冷,此外,由于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而南极洲是七大洲中海拔最高的,因此南极就会比北极冷得多了。 ...
原始大气阶段 大约在50亿年前,大气伴随着地球的诞生就神秘地"出世"了。也就是拉普拉斯所说的星云开始凝聚时,地球周围就已经包围了大量的气体了。原始大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当地球形成以后,由于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的衰变,进而引起能量的转换。这种转换对于地球大气的维持和消亡都是有作用的,再加上太阳风的强烈作用和地球刚形成时的引力较小,使得原始大气很快就消失掉了。 次生大气阶段 地球生成以后,由于温度的下降,地球表面发生冷凝现象,而地球内部的高温又促使火山频繁活动,火...
每当电闪雷鸣的时候,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事实上,闪电和打雷几乎是同时发生的。但是闪电是光,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而雷是声音,声音的速度只有每秒340米。光的传播速度是声音传播速度的近90万倍,闪电到地面几乎用不了多少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但声音从云层传到地面就需要一定时间了,正因如此,虽然闪电和打雷同时发生,但我们总是会先看到闪电,片刻之后,才会听到雷声,虽然闪电和打雷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 ...
有闪电的时候必然会伴有雷声,这是为什么呢?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用风筝做实验,证明了打雷是由云层所带的电荷引起的。其实雷是由闪电产生的。当闪电划过天空时,由于电流的强度很大,因此会使闪电周围空气的温度瞬间升高,这个温度甚至可以达到太阳表面温度的5倍。闪电周围的空气在短时间内迅速吸收了大量的热量,变得炽热无比。之后,受热后的空气就会迅速发生膨胀,就样一来就会发出巨大的响声,这就是我们所听到的雷声。 ...
民间流传有许多关于云的谚语,比如“棉花云,雨来临”、“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等,都是人们通过观察云的形状来预测天气的。 这些说法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因为云的形成过程、组成和性质不同,它的形状也就会千差万别,卷积云、高积云、积雨云等各种云的形状各不相同,所以当你熟悉了云的形状、性质,掌握了云和天气的关系后,就可以通过观察云来预测天气了。 ...
闪电是发生在积雨云层中的一种放电现象。浓密的积雨云由许多云朵组成,云朵间聚集着许多的正电荷和负电荷。通常情况下,云层上部带正电荷,下部带负电荷。这样,同种电荷间会互相排斥,而异种电荷互相吸引,地面上就感应出大量正电荷。当云中的电荷越聚越多,达到一定数量时,云与地面间的空气层就会被击穿,云中的电荷与地面的电荷强行汇合在一起。一瞬间,伴随着极强的电流,空气被烧得炽热,发出耀眼的白光,并产生出电火花。这就是我们看到的闪电。 ...
沙尘暴是一种风与沙相互作用的天气现象,即由于强风将地面沙尘吹起,使大气能见度急剧降低的灾害性天气。形成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象地球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其中,人口膨胀导致的过度开发自然资源、过量砍伐森林、过度开垦土地是形成沙尘暴的主要原因,并加重了其强度和频度。 沙尘暴作为一种高强度风沙灾害,并不是在所有有风的的地方都能发生,只有那些气候干旱、植被稀疏的地区,才有可能发生沙尘暴。 沙尘暴多发生在每年...
台风经过时与经过后,都会长时间地下暴雨,农田、房屋被淹没。即使台风已经过去,暴雨仍然不会停止。因为登陆地面后,受地表与地面障碍物的摩擦影响,台风的强度会大大削弱,很快消失,虽然地面的风力小了,但在高空之中,由于摩擦力小,大风仍然势头强劲,台风从海洋上带来的暖湿空气也仍会继续凝结成雨滴,形成暴雨。因此,台风虽然已经停止了,但其带来的暴雨却仍会持续一段时间。 ...
生态系统就是在一定空间范围内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统一整体。 有人把生态系统简单地概括为这样的公式:生态系统=生物群落环境条件。 凡是系统,都是由一定的成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体现一定的功能。如果把生态系统比喻为一部机器,这部机器的结构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这些“零件”之间靠能量的传递和物质循环而互相联系,成为一部完整的机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内不停地流动,反复地循环,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