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摩盖吐龙

nemegtosaurus

种类:|蜥臀类|蜥脚形亚目| 习性:|食草|

时期:|白垩纪| 环境:|陆地| 区域:|亚洲|

简介

耙齿纳摩盖吐龙,属蜥形纲、蜥臀目、纳摩盖吐龙科下恐龙,是一种蜥脚类的恐龙,是根据了四颗像钉状牙齿而命名的。这只动物很像发掘自蒙古的蒙古纳摩盖吐龙。这个属在1972年订定,而nowinski认为是属于阿特拉吐龙科[atlantosauridae]的一个成员。

档案

中文学名:纳摩盖吐龙
拉丁学名:nemegtosaur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蜥形纲
目:蜥臀目saurischia
亚 目:蜥臀目·蜥脚类sauropodomorpha
科:纳摩盖吐龙科nemegtosauridae
属:纳摩盖吐龙属
种:纳摩盖吐龙
分布区域:中国内蒙古蒙古
化石年代:白垩纪晚期
动物种群:已灭绝

 

物种学史

纳摩盖吐龙属(属名:Nemegtosaurus)意为「纳摩盖吐蜥蜴」,是种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蒙古。纳摩盖吐龙的属名来自于化石的发现处,戈壁沙漠的纳摩盖吐盆地。只有发现一个头颅骨。纳摩盖吐龙可能拥有长而倾斜的头部,如同大部分的蜥脚类恐龙,以及钉状的牙齿。
模式种是蒙古纳摩盖吐龙(N.mongoliensis),由Nowinski在1971年首次发现。第二个种是耙齿纳摩盖吐龙(N.pachi),是由董枝明在1977年所叙述,但状态为疑名。
在2011年,科学家比较恐龙、现代鸟类与爬行动物的巩膜环大小,提出纳摩盖吐龙可能属于无定时活跃性的动物,觅食、移动行为跟白天黑夜没有正相关,只休息短暂时间。

 

 

化石年代

时代(period)→白垩纪晚期campaniantomaastrichtian

分布范围

分布(foundin)→中国内蒙古蒙古

生长习性

食性(diet)→植食

形态特征

典型体长(length)→长12米

其它相关

发现者(discoverer)→nowinski,1971
命名者(firstdescribed)→nowinski,1971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