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龙

种类: 习性:

时期: 环境: 区域:

简介

档案

中文学名:叉龙
拉丁学名:Dicraeosaur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蜥形纲
目:蜥臀目
亚 目:蜥脚形亚目
科:梁龙超科
亚 科:叉龙科
属:叉龙属
种:汉氏叉龙
分布区域:非洲坦桑尼亚

叉龙(学名:Dicraeosaurus)是一属小型的梁龙超科恐龙。生活在晚侏罗纪的非洲,距今约1亿5000万年前。叉龙是梁龙的远亲,但其身体特征体重约7000千克与梁龙有很明显的区别。叉龙的脖子相对较短,这是其明显的身体特征。但是,叉龙的尾巴相对较长,而且与梁龙的尾巴一样,具有御敌的作用。叉龙的脊椎背面长有叉子形状的神经棘,这也是叉龙得名的原因。

简介

叉龙是梁龙的远亲,但其身体特征体重约7000千克与梁龙有很明显的区别。叉龙的脖子相对较短,这是其明显的身体特征。但是,叉龙的尾巴相对较长,而且与梁龙的尾巴一样,具有御敌的作用。叉龙的脊椎背面长有叉子形状的神经棘,这也是叉龙得名的原因。叉龙背部的肌肉就附着在这些神经棘上,并在颈部和背部形成了非常明显的隆脊。它们与其他的蜥脚类恐龙有着许多体型和外形上的差别。梁龙超科家族曾经出现了很多地球上最大的家伙,例如超龙、梁龙、迷惑龙以及双腔龙。大部分的梁龙超科恐龙拥有非常长的颈部、以及鞭状的长尾巴,四肢与体型细长,头部形状类似马头,钉状牙齿只位于颚部前部。然而,叉龙是唯一一科重新演化成为短颈部的恐龙,它们的短颈部被推论为以低高度植被为食的适应演化。叉龙的体型也不同于梁龙,只有12米(41呎)长。

命名缘由

叉龙的颈椎背侧的神经棘呈Y型,很像一把叉子,这也是它的缘由。因为脊椎的神经棘是现肉附着的支撑点又有韧带来连接这些脊椎骨,所以就在叉龙的背部形成了一个很明显的隆脊。

物种学史

叉龙的首个化石是于1914年由古生物学家沃纳·詹尼斯(WernerJanensch)发现的。叉龙的学名是来自古希腊文的“双叉蜥蜴”,是按其颈椎背侧的神经棘形状命名的。这些脊椎与神经棘并非像梁龙超科般是直的,每一节都是呈Y型的,就像一个叉子一般。这些脊椎的神经棘是提供肌肉附着的地方。韧带连结了这些脊椎骨,在背部形成了明显的隆脊。叉龙是草食性动物,但是它不会与其他蜥脚类恐龙争夺植物来源。

分布范围

叉龙的化石发现于坦桑尼亚的敦达古鲁组,当地亦曾发现长颈巨龙及钉状龙的化石。由此可见,叉龙与这些大型草食性恐龙生存于同一时期的同一环境,但是因它们都各自以不同高度的植物为食,故不须互相竞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