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鸟形龙

Archaeornithoides

种类:|蜥臀类|兽脚亚目| 习性:|食肉|

时期:|白垩纪| 环境:|陆地| 区域:|亚洲|

简介

原鸟形龙(学名Archaeornithoides)是兽脚亚目手盗龙形类恐龙的一属,化石于蒙古巴彦扎克(BaynDzak)的Djadokhta地层中被发现,地质年代为上白垩纪。

档案

中文学名:原鸟形龙
拉丁学名:Archaeornithoide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蜥形纲
目:蜥臀目
亚 目:兽脚亚目
科:伤齿龙科
属:原鸟形龙属
分布区域:蒙古巴彦扎克(BaynDzak)
食 性:肉食
发现者:elzanowski&wellnhofer,1992

生物学史

化石包含了一个幼龙的头颅骨碎片、上颌骨、齿骨、以及腭骨,由Elzanowski等人于1992年、1993年所描述、命名。

形态特征

小型恐龙,体长1米。

分布范围

生活于距今75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被发现于蒙古国,亚洲。

生活习性

原鸟形龙的脑壳有个明显的咬痕,Elzanowski等人提出这咬痕由哺乳类的三角齿兽(Deltatheridium)所留下,三角齿兽是当地常见的小型哺乳动物。在2002年,另有科学家认为这标本曾被消化过,然后才经历化石化过程。如果属实,这将是哺乳类以恐龙为食的第一个证据。

物种分类

原鸟形龙的属名是指它“与古代鸟类相似”的意思,但亦暗示了它是一种体型小型的恐龙。这个属名亦与一属生活于侏罗纪北美洲的蜥鸟龙相似。
在1993年,Elzanowski等人提出原鸟形龙是最接近近鸟类的恐龙,主要依据一些类似鸟类的特征,包含:前上颌骨及上颌骨之间有着交错的缝合处、腭骨的凸起宽广、具有气窦、缺少齿间板、以及牙齿缺乏锯齿边缘。根据近年来的新化石,上述特征常见于伤齿龙科及驰龙科的成年与幼年个体。
某些科学家认为,原鸟形龙的幼年标本可能属于其他的蒙古伤齿龙科恐龙,例如蜥鸟龙或拜伦龙。在2009年,马克·诺瑞尔(MarkNorell)等人研究一个拜伦龙的幼年颅骨,发现幼年、胚胎时期的兽脚类恐龙就具有许多成年个体的特征,并发现原鸟形龙与拜伦龙的标本没有关联,两者是独立的属。诺瑞尔等人也发现,原鸟形龙不是近鸟类的最近亲,而确实属于伤齿龙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