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鼻角龙

Arrhinoceratops

种类:|鸟臀类|角龙类| 习性:|食草|

时期:|白垩纪| 环境:|陆地| 区域:|北美洲|

简介

无鼻角龙(学名Arrhinoceratops)是角龙亚科下的一个属,这是一类草食性恐龙。名字是古希腊文的“α-”、“ρινο-”、“κερατ-”及“ωψ”组合而来,意即“无鼻有角的面”。最初命名者认为这种动物没有鼻角,但后来的研究发现了短鼻角。它生活在上白垩纪的麦斯特里希特阶,与准角龙相同时期,较它的近亲三角龙早几百万年。它的化石是在加拿大被发现。

档案

中文学名:无鼻角龙
拉丁学名:arrhinoceratop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目:鸟臀目
ceratopsia角足龙类
neoceratopsia新角龙类
coronosauria冠饰角龙类
ceratopsoidea角龙超科
ceratopsomorpha角龙形类

物种学史

无鼻角龙的化石是一个部份被压碎、轻微扭曲的头颅骨,是于1923年由多伦多大学的挖掘团队在艾伯塔省的红麋河附近发现的,当地属于马蹄铁峡谷组。在1925年,由威廉·帕克斯(WilliamParks)所发表、命名。
只有一个种,称为小脸无鼻角龙(A.brachyops)。其他从犹他州发现的化石,曾于1946年被命名为犹他无鼻角龙(A.utahensis),但被改归类于牛角龙,无鼻角龙与牛角龙似乎是近亲。
所有的角龙类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

外形特征

由于无鼻角龙只有其头颅骨,科学家对于整体的构造所知甚少。头颅骨有着宽阔的颈部头盾,其上有两个椭圆形的开口,有着像鹦鹉的喙状嘴。它的额角长度中等,但它的鼻角则较大部份角龙下目短及钝。它的身体被假设是与角龙下目相似,根据头颅骨的大小,无鼻角龙的身长估计有6-8米长

生活习性

无鼻角龙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北美洲加拿大艾伯塔与亚洲,与其他角龙下目一样,是草食性动物。在白垩纪时期,显花植物的地理范围有限,所以无鼻角龙可能以当时的优势植物为食,例如蕨类、苏铁科及松科。它们可能是用那锋利的喙状嘴来咬碎叶子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