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踝龙

种类: 习性:

时期: 环境: 区域:

简介

档案

中文学名:怪踝龙
拉丁学名:Xenotarsosaur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爬行纲
目:晰臀目
亚 目:兽脚亚目
科:阿贝力龙科
属:怪踝龙属
种:波氏怪踝龙
分布区域:阿根廷
下 目:角鼻龙下目
怪踝龙属(学名:Xenotarsosaurus)是种研究有限的阿贝力龙科恐龙,生存于白垩纪坎帕阶与麦斯特里希特阶,体重可能达到0.7-1吨重。

生物学史

怪踝龙的化石具有与食肉牛龙的相似处,显示怪踝龙可能属于阿贝力龙科。但也人提出怪踝龙属于肉食龙下目。一份90年代的研究,将怪踝龙归类于新角龙类。总之,怪踝龙的化石过于破碎而无法做出正确的归类。
模式种是波氏怪踝龙,是在1986年被叙述、命名。在希腊文中,Xenos意为“奇特的”,tarsos意为“跗骨”,而sauro意为“蜥蜴”,意指特殊的踝部结构。而种小名bonapartei是以阿根廷古生物学家约瑟·波拿巴(JoseBonaparte)为名。

形态特征

大型恐龙,体长7-8米。

分布范围

距今8300万年~7300万年前的晚白垩世,被发现于南美洲,阿根廷地区。

物种分类

在1980年,地质学家JuanCarlosSciutto在阿根廷丘布特省发现一些兽脚类化石。数年后,古生物学家约瑟·波拿巴(JoseBonaparte)发现这些化石,可能来自于同一个体。
怪踝龙的化石发现于阿根廷丘布特省的BajoBarreal组地层。这个地层最初被认为是坎潘阶,目前被认为是较早的森诺曼阶/土仑阶交界。这些化石是两份全模标本,编号UNPSJBPV184标本是两节前段背椎,编号PVL612标本是由股骨、胫骨、腓骨、以及Astragalocalcaneum(由距骨与跟骨愈合的单一骨头)所构成,总长61.1厘米。距骨、跟骨愈合成一块、没有接缝,接触到胫骨的末端。这也是怪踝龙的名称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