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脊龙

monolophosaurus

种类:|蜥臀类|兽脚亚目| 习性:|食肉|

时期:|侏罗纪 | 环境:|陆地| 区域:|亚洲|

简介

单脊龙是属于斑龙超科的一种恐龙。又叫单棘龙,这类恐龙的头顶长有单一冠饰,冠饰从头顶一直延伸到鼻子顶端。冠饰的作用很有可能是在求偶的过程中吸引异性。身体结构匀称,快速行动时具有非常高的灵活性。单脊龙的后肢强壮有力,可以快速奔跑;前肢虽然短小,但长有锋利的指爪,可以辅助猎食。

档案

中文学名:单脊龙
拉丁文学名:monolophosaurus
别 称:将军蛋鸡龙
界:动物界
纲:爬行纲
目:蜥臀目
亚 目:兽脚亚目
科:斑龙超科
属:单脊龙属
种:将军单脊龙
分布区域:中国新疆
生存年代:侏罗纪中期
食 物:鱼类、小型恐龙

形态特征

单脊龙是体型中等大小,兽脚类斑龙超科恐龙。主要特征是头颅骨长而细,嘴巴很窄,顶上具有发育良好高耸的(中棘)脊冠龙,身体瘦。根据唯一发现的很完整标本,单脊龙体长5米,体重450千克,身高1.7米。

生活习性

单脊龙是中等大小,肉食性兽脚类恐龙。生活于河湖边与丘陵地,主要食物来源包括是小型的恐龙和鱼类。这具完整的标本是1984年从五加湾组岩石中发掘的,位居将军庙地点出土,由currie与赵喜进描述研究。从它们生存的时期生态环境和它们的身体结构分析,单脊龙被认为是一种以鱼类和小型恐龙为食并有空以腐肉为辅的恐龙,因为它们的较不结实骨骼构造和身体结构,很难捕食中、大型食草恐龙,而它们轻盈而灵活的头颈部和整齐的牙齿,更适合捕食灵活的鱼类和小型恐龙。在侏罗纪中期中国恐龙食物链里,将军单脊龙处于食物链的次等掠食者位置,这意味着它会也成为中华盗龙的食物,生态位置如同现代南美洲的鬃狼。

物种学史

一个非常完整的单脊龙骨骼于1984年被发现。最初在被科学文献详细描述以前,将其暂命名为“Jiangjunmiaosaurus将军庙龙”。该名称现已被弃用。1993年,赵喜进与Currie正式确定了其拉丁文学名“Monolophosaurusjiangi”;种名jiangi源自于正模标本IVPP84019被发现地的地名。单脊龙最初归为巨齿龙科并多次被建议划分到“异特龙超科”。Carr(2006)甚至表示属于暴龙超科原角鼻龙科的五彩冠龙是单脊龙的亚成年个体,因此认为五彩冠龙也应归为“异特龙超科”,由于他注意到了两种生物都具有大而薄的长在头骨中部的多孔冠状脊。但这样的分类也许并不正确。
Smith(2007)发现以前被认为是异特龙超科成员的一些专属特征也存在于其他更广泛的坚尾龙类恐龙成员中。由此他首次提出单脊龙应该不是“新坚尾龙类恐龙”(neotetanuran)。赵喜进(2009)也注意到了骨骼标本上所显示的一些原始特征证明单脊龙或许是一种最基础的坚尾龙类恐龙。Benson(2008,2010)将单脊龙与川东虚骨龙共同归入一个演化支,该演化支在巨齿龙超科(或称棘龙超科、斑龙超科)中所处的位置比巨齿龙科和棘龙科更为基础。
单脊龙模型随后,Benson(2010)发现川东虚骨龙/单脊龙演化支应该处于巨齿龙超科与新坚尾龙类之外,接近于更基础的坚尾龙类。但在2013年,将军单脊龙重新研究后又被归类于斑龙超科。

捕猎方式

单脊龙的上、下颌较长,而且长满了锋利的牙齿,这可以让单脊龙在捕猎的过程中牢牢地咬住猎物的要害部位。再加上前肢的辅助,单脊龙就可以轻松地杀死猎物。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