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河盗龙

种类:|蜥臀类|兽脚亚目| 习性:|食肉|

时期:|白垩纪| 环境:|陆地| 区域:|亚洲|

简介

临河盗龙是白垩纪晚期小型肉食龙类的一种猎食性恐龙,属驰龙类。生活在大约8000万年前的中国内蒙古巴音满都乎地区。
临河盗龙是在晚白垩世居住在中国的dromaeosaurid恐龙的一个属。2010年被徐星及其同事命名,其中包含了物种Linheraptorexquisitus。这种像鸟一样的恐龙长度不到2米(6.5英尺),在内蒙古发现。它是从一个单一的,大部分是完整的骨架。

档案

中文学名:临河盗龙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蜥形纲
目:蜥臀目
亚 目:兽脚亚目
科:驰龙科
属:驰龙属
分布区域:巴音满都乎

说明

临河盗龙是一只鸟类兽脚亚目恐龙。它是一种长约1.8米(5.9英尺)长的肉龙骨,,重约25千克(55磅)。在这个规模上,临河盗龙本来是一个快速而敏捷的捕食者,也许是捕捉小角龙。像所有的龙骨龙一样,它有一个长长的头骨,一个弯曲的脖子,每只脚上有一个扩大的趾爪和一条长长的尾巴。临河盗龙是双足和肉食性的。大的脚趾爪可能被用来捕捉猎物。

分类

在其姊妹分类中,临河盗龙被认为与Tsaaganmangas关系最密切。临河盗龙和Tsaagan是中基性和衍生的dromaeosaurids之间。两人分享几个头骨的细节,其中一个大型的上颌孔-上颌骨的开口,上颌骨-缺乏各种特征,如更多的衍生的dromaeosaurids,如Velociraptor。信通2011和Turner,Makovicky和诺雷尔(2012)认为,临河盗龙属exquisitus是的同物异名白魔龙属曼加斯,[4-5] 但是许,皮特曼等人。(2015)通过回应利用新的和现有的临河盗龙解剖细节提出的反驳来拒绝这个同义词。临河盗龙的专题描述正在准备中

特征

临河盗龙体长大约2.5米,体重约25公斤,是一个奔跑能力很强,非常敏捷的猎食性恐龙。从演化角度看,它代表后肢细长的原始驰龙类和相对粗壮的进步驰龙类当中的过渡环节。

生存时代

“临河盗龙”生活在8000万年前的巴音满都乎地区。由于特异的埋藏方式,这一地区已成为中国白垩纪晚期最重要的恐龙化石点之一。

化石被发现

一个由中国科学家领导的国际联合古生物学考察队在内蒙古发现一件保存完整的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精美临河盗龙”的化石被确定为驰龙类的一个新属种,也是世界上保存最为完好的白垩纪晚期小型肉食龙类标本之一。
据悉,由内蒙古龙昊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教授谭琳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领导的国际联合古生物学考察队于2008年至2009年度对内蒙古临河巴音满都乎地区出露的上白垩统乌兰苏海组地层进行古生物学调查时,发现了这件小型兽脚类恐龙化石。

灭绝原因

不同于中国境内其他的恐龙化石点,这里的恐龙化石保存在风成岩中,一般推测是白垩纪时期的沙尘暴杀死了“临河盗龙”并且埋藏了它们的尸体。因此在这里发现的恐龙化石保存得异常精美,有些甚至保存了恐龙当时的生活姿态。

研究意义

科学家表示,戈壁地区每年都有大量的化石出露,如果不及时采集就会风化并最终消失。非常幸运的是这件化石被及时发现和采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对这一类群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对鸟类起源的理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