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树龙

dryosaurus

种类: 习性:|食草|

时期:|侏罗纪 | 环境:|陆地| 区域:|北美洲|

简介

橡树龙(dryosaurus)1894年命名,原意是oaklizard,侏罗纪晚期发掘于美国中西部、英国等,橡树龙科。长3.5米100公斤。橡树龙是一种食草性恐龙,有可能是群居的。橡树龙属于鸟脚类恐龙的一种。像鹿一样,它也是快跑能手,当遭受到任何一种残暴的食肉恐龙的威胁时,它都能用长长的后腿以最快的速度逃离。它拥有长而有力的后腿,其前肢较短,有五根长指,角质的嘴巴类似鸟喙,没有牙齿,但有锋利的颊牙。橡树龙能用后肢迅速地奔跑,并用坚硬的尾巴保持平衡。它的眼睛很大,前面有一根特殊的骨头以托起眼球和眼睛周围的皮肤。橡树龙只能以柔软鲈嫰的植物作为食物。

档案

中文学名:橡树龙
拉丁学名:dryosaur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蜥形纲Sauropsida
目:恐龙总目Dinosauria
亚 目:角足亚目Cerapoda
科:橡树龙科Dryosauridae
种:橡树龙属Dryosaurus
分布区域:美国西部、坦桑尼亚

形态特征

橡树龙脖较长,腿细长,尾巴长而坚硬,善于奔跑。每只手有五个指头,较短。体长约2.5-4.5米,臀部高度为1.5米,最高点为臀部,体重为80-90千克。眼晴十分大,因此相信其视力极好。
橡树龙拥有喙状嘴与颊齿,与其他鸟脚下目恐龙一样,橡树龙为草食性动物。有些科学家认为橡树龙咀嚼时,将食物置于颊部中。橡树龙可能是群居动物,并保护孵化后的幼年个体。
它们的鼻孔上侧没有骨梁横跨其他恐龙几乎都具有这种构造。刚孵化的橡树龙前肢较健壮,可能可以四肢行走。与弯龙不同的是,橡树龙没有小型的第一趾爪。
橡树龙拥有强壮后肢,是种快速且敏捷的奔跑者,并使用它们的尾巴来保持平衡。橡树龙可能利用它们的速度来逃离肉食性恐龙。

分布范围

化石发现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犹他州、怀俄明州,发现于莫里逊组的第2到第6地层带。已经发现7具部分骨骼,以及众多的骨头标本,来自于各种年龄层。
莱托式橡树龙的骨骸,位于柏林,Dysalotosaurus。
莱托氏橡树龙(D.lettowvorbecki)的化石是在1919年发现于坦桑尼亚的敦达古鲁组(TendaguruFormation),是由德国古生物学家沃纳·詹尼斯(WernerJanensch)所率领的挖掘团队索发现。詹尼斯最初将这些化石命名为Dysalotosaurus(意为“无法捕捉的蜥蜴”),后来被归类于橡树龙。种名是以德国将军保罗·冯·莱托-福尔贝克为名。在2010年,这个种再度被建立为新属,Dysalotosaurus。
在1975年,彼得·加尔东(PeterGalton)将发现于英格兰、罗马尼亚的早白垩纪化石,命名为第三个种D.canaliculatus。在1977年,这个种被建立为新属荒漠龙。

生活习性

橡树龙是一种食草性恐龙,有可能是群居的。像鹿一样,它也是快跑能手,当遭受到任何一种残暴的食肉恐龙的威胁时,它都能用长长的后腿以最快的速度逃离。

物种学史

橡树龙只有一个种,模式种是高橡树龙(D.altus),是在1878年由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CharlesMarsh)所叙述、命名,曾经被归类于化石龙的一种。
橡树龙的体型、外形、某些特征相当类似棱齿龙科,但科学家认为它们不属于棱齿龙科,而归类于个别的橡树龙科。橡树龙具有数个白垩纪禽龙类的特征,因此它们可能是禽龙类直系祖先的近亲。
橡树龙拥有喙状嘴与颊齿,前上颌齿缺乏牙齿。牙齿侧面有明显的中央棱脊。与其他鸟脚下目恐龙一样,橡树龙为草食性动物。有些科学家认为橡树龙咀嚼时,将食物置于颊部中。它们被推测以泛滥平原的低矮植被为食。它们的鼻孔上侧没有骨梁横跨,其他恐龙几乎具有这种构造。刚孵化的橡树龙前肢较健壮,可能可以四肢行走。与弯龙不同的是,橡树龙没有小型的第一趾爪。
1894年命名,原意是oaklizard。
橡树龙1894年命名,原意是oaklizard侏罗纪晚期,发掘于美国中西部、英国等,橡树龙科,长3.5米,100公斤。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