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冠龙

Brachylophosaurus

种类:|鸟臀类| 习性:|食草|

时期:|白垩纪| 环境:|陆地| 区域:|北美洲|

简介

短冠龙(学名:Brachylophosaurus)是鸭嘴龙科的一属中型恐龙。它的化石有几组骨骼,是从美国蒙大拿州及加拿大艾伯塔省的朱迪斯河组骨床中发现,生存年代估计是约于7650万年前。
成年的短冠龙身长可达9米。如同其他鸭嘴龙类,短冠龙也具有颊部,以由数千颗牙齿组成的齿系。短冠龙可用这些牙齿来有效率地咀嚼,这种咀嚼能力在爬行动物中相当少见,但常见于鸟臀目恐龙。
在2003年,一个短冠龙化石发现了血管瘤、成纤维性纤维瘤、转移癌、成骨细胞瘤等肿瘤。Rothschild等人使用电脑断层扫描与萤光镜成影,检验多种恐龙的脊椎。鸭嘴龙类中共有:埃德蒙顿龙、计氏龙、巴克龙、短冠龙接受检验。在超过一万个化石中,只有短冠龙与其近亲发现了肿瘤。肿瘤的成因可能是环境因素或遗传规律。

档案

中文学名:短冠龙
拉丁学名:Brachylophosaurus
二名法:BrachylophosaurusRex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蜥形纲
亚 纲:双孔亚纲
目:鸟臀目
亚 目:鸟脚亚目
科:鸭嘴龙科
族:慈母龙族
属:短冠龙
亚 属:短冠龙亚属
体 长:9米
食 性:草食性
生活区域:美国、加拿大
生存年代:约于7650万年前

形态特征

短冠龙最特别是它的骨冠,这个骨冠在头颅骨上形成一个平板。某些个体的头冠面积大,而其他个体的头冠
短而狭窄。一些学者指这是用来推撞,但是可能没有足够的硬度。而短冠龙另一特征是那比较长的前肢,以及下颌的喙嘴较其他鸭嘴龙类宽。

物种学史

短冠龙首先由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M.Sternberg)于1953年所描述,是从加拿大艾伯塔省老人地层发现的一个头颅骨及部份骨骼,当时被看作为属于格里芬龙(或是当时称为小贵族龙)。
杰克·霍纳(JackHorner)于1988年从美国蒙大拿州的朱迪斯河组描述了第二个物种,称为古德温短冠龙(B.goodwini),但之后的研究认为优短冠龙没有足够的差异,不能成为第二个物种,尤其是头骨。尽管其种名以加拿大为名,短冠龙的化石多来自于蒙大拿州,而非亚伯达省。
于1994年,业余古生物学家奈特·墨菲(NateMurphy)发现了一个完整、无受损的短角龙头颅骨,他称之为“Elvis”。之后,墨菲的挖掘团队挖出更多木乃伊化的鸭嘴龙类。于2000年,他发现了一副关节完全连接的未成年短冠龙骨骼,并且部份被木乃伊化,称为“Leonardo”。这是最壮观的恐龙木乃伊发现之一,并且被列入在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之中。他之后更发掘出一副几乎完整的骨骼,被称为“Roberta”,及一个保存皮肤轮廓的部份幼龙骨骼,被称为“Peanut”。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