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角龙

Brachyceratops

种类:|鸟臀类|角龙类| 习性:|食草|

时期:|白垩纪| 环境:|陆地| 区域:|亚洲|北美洲|

简介

短角龙(学名Brachyceratops)属于角龙下目,是群草食性恐龙,拥有类似鹦鹉的喙状嘴,生存于白垩纪的北美洲与亚洲,在白垩纪末期灭绝。短角龙含义是很短的有角的脸。属于Genasauria颌齿类,Centrosaurinae尖角龙亚科,分布在美国蒙大拿。

档案

中文学名:短角龙
拉丁学名:Brachyceratop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蜥形纲Sauropsida
总目:恐龙总目Dinosauria
目:鸟臀目Ornithischia
头饰龙类Marginocephalia
下目:角龙下目Ceratopsia
科:角龙科Ceratopsidae
属:短角龙属Brachyceratops
种:蒙大拿短角龙B.montanensisGilmore
生存时间:白垩纪
灭绝时间:白垩纪晚期
分布:北美洲和亚洲
食性:植食
成年体长:1.8米
发现地点:蒙大拿州的黑脚印地安保留区
命名者: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

物种学史

蒙大拿短角龙(B.montanensis)是短角龙的模式种,在蒙大拿州黑脚印地安保留区的双麦迪逊组(约74百万年前)发现的稀有恐龙。它是由查尔斯·怀特尼·吉尔摩尔(CharlesWhitneyGilmore)于1914年所描述并命名。
完先的发现是5头幼龙混杂的遗骸,可能(或不可能)是巢穴的同伴。在这5个标本中,只有一个头颅骨,且是与其身体分离,且为碎片。另外,该头颅骨的眼睛上有小型的隆起,并不像三角龙般有额角,它的鼻角厚而且低,颈部头盾一般的大,但是其化石标本却不完整,这很难确定那里是否有孔洞。
由于短角龙的化石是5头幼龙,而吉尔摩尔亦在1哩外发现另一头接近成年的标本(他认为是同一物种),短角龙有可能其实是已知角龙亚科的未成年样式。这些化石现被存放在华盛顿的史密森尼博物院。短角龙的近亲包含:爱氏角龙、尖角龙、独角龙、戟龙、厚鼻龙。

生活习性

如同所有角龙类恐龙,短角龙是草食性。在白垩纪期间,开花植物的地理范围有限,所以短角龙可能以当时的优势植物为食,例如:蕨类、苏铁、针叶树。它们可能使用锐利的喙状嘴咬下树叶或针叶。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