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龙

Torvosaurus

种类:|蜥臀类|兽脚亚目| 习性:|食肉|

时期:|侏罗纪 | 环境:|陆地| 区域:|亚洲|非洲|欧洲|

简介

蛮龙也叫野蛮龙、蛮王龙,是著名的斑龙(巨齿龙)的亲戚,属于兽脚亚目斑龙超科里的斑龙科斑龙亚科。蛮龙生活在侏罗纪晚期,15300万年前的启莫里阶;是侏罗纪最强和体型最大的兽脚亚目和食肉恐龙之一,还是欧洲发现最大的食肉龙。分布范围包括美国、葡萄牙、南非、坦桑尼亚、中国。体长9-14.2米 一般体重7-8.6吨 最大个体达12.2吨。性情残暴,腿长而强壮,奔跑速度够快,体型粗大强壮,牙齿很长且属于半放血半碎骨的牙齿。蛮龙属目前有五个种:谭氏蛮龙、君王蛮龙、格式蛮龙、英格蛮龙(暂定种),中国蛮龙(代称)。不算私人收藏的化石,目前已发现十几个不算很完整的有编号化石标本。由于化石都并不算是非常完整,所以具体体型还未能得到精确地得知,但是有一点毋庸置疑——它是侏罗纪和欧洲体型最大的肉食恐龙。在美国,有异特龙被蛮龙残杀并吃掉的化石证据,尤其更可以体现蛮龙的残暴和凶狠,是侏罗纪名副其实的残酷霸主和蛮横王者。在2014年,中国也有蛮龙的零碎骨骼化石被发现,目前经过研究被认为应是蛮龙属的一个新的种,但暂时还没有被正式命名,但被科学界暂时称为中国蛮龙。由于具有着和霸王龙很相似的外貌身形和与霸王龙一样凶狠残暴的性情以及无可撼动的顶级霸主地位,因此也被称为“侏罗纪的霸王龙”。

 

档案

中文学名:蛮龙
拉丁学名:Torvosaurus
别    称:蛮王龙,野蛮龙,侏罗纪的暴龙
二名法:Torvosaur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蜥形纲 Sauropsida
亚    纲:双孔亚纲
目:蜥臀目
亚    目:兽脚亚目
科:斑龙科
亚    科:斑龙亚科
属:蛮龙属
种:坦桑尼亚蛮龙、南非蛮龙、君王蛮龙、谭氏蛮龙、中国蛮龙
分布区:美国、葡萄牙、中国、南非、坦桑尼亚
生存年代:侏罗纪晚期
体    长:14.2米
体    重:12.2吨
生存时代:15300万年前
 
 
​​​​​​如同绝大部分其他的兽脚类恐龙,蛮龙的手掌心无法接触地面,因此没有行走的功能,而是在猎食时发生作用。在美国发现的完整前肢,有助于研究蛮龙前肢的功能与活动范围。曾有研究检验了骨头与其相连骨头的表面,以计算关节能有多少活动范围,而不会关节脱位。如同许多现存主龙类,许多手部关节的骨头并没有完全相吻合,显示这些关节有一定的软骨。这个研究并指出当蛮龙休息时,前肢会从肩膀下垂,肱骨微向后摆,手肘弯曲,指爪朝内。
与人类相比,蛮龙的肩膀的转动范围很小。它们的手臂无法做出360°的旋转幅度,但可后摆至离垂直面约140°,所以肱骨可以后摆至斜微上方。手臂可以前转至超过垂直面约45°。手臂无法往垂直地往下摆,但可外展至超于水平面约20°。与人类相比,手肘的活动范围也很小,大约只有75°的转动幅度。手臂无法180°地伸直,也无法大幅弯曲,而肱骨不能做出90°弯曲。桡骨与尺骨互相固定,所以无法如人类的前臂,做出往内侧或外侧旋转的动作。
每个腕骨之间没有准确地相接合,显示手腕有大量的软骨,可使手腕坚韧。当手指向外扳时,能几乎碰触到手腕。手指向内弯曲时,第一指能与第二指平行,第三指只能内弯。第一指的指爪最大,而且总是往内弯曲。第二指爪也总是弯曲的,而最小的第三指爪则可往内侧、外侧摆动。
除了计算前肢关节的活动范围以外,这个研究还提出了蛮龙的猎食习性假设。它们的前肢的前摆幅度够大,可以直接勾抓猎物的背部。虽然前肢能够在捕捉猎物开始时就能发挥用场,但蛮龙可能重点会使用嘴部来猎食。此外,前肢可以将猎物大幅拉近,不需要嘴部咬住猎物,强壮的前肢就可以将猎物紧紧抓住弄伤并拉近,死死抓住并防止猎物逃脱。当猎物企图逃脱时,蛮龙可用弯曲的第一、第二指爪刺入猎物的身体。手指的大幅外扳幅度是种演化适应,可让蛮龙不用在关节脱落的风险下,固定住挣扎的猎物。一旦猎物被紧紧地控制住,蛮龙便可用嘴部吞咬它们。另一种可能的猎食方式则是蛮龙先以嘴部咬住猎物,并用前肢不断地往自己拉,用指爪划出大型的致命伤口。
过去曾误以为蛮龙的最大咬合力可达18吨,那么它的咬合力就万分恐怖。后来科学家发现,这个估计由于精度问题和计算方法错误被彻底否认。据最新研究,蛮龙的最大咬合力不超过15吨,尽管如此,这个数据超过鲨齿龙等巨型食肉恐龙,仅次于霸王龙。是咬力第二大的陆地动物。
蛮龙是肉食性恐龙,推断会以大型草食性恐龙为食,例如蜥脚类恐龙。
蛮龙模型
蛮龙以长的后肢行走。它们拥有强壮发达的前肢,前臂的长度是上臂的一半。它们还拥有40厘米长巨大的拇指尖爪,以及数十颗锐利而粗的长牙齿。
蛮龙身长9到13.5米,最大体重约为10公吨,这让最大蛮龙体形超过了依潘龙(Epanterias)和食蜥王龙(saurophaganax),是侏罗纪最大型的肉食性恐龙。在2004年,葡萄牙发现了一个足迹化石,被认为属于蛮龙。

蛮龙是莫里逊组所发现的最大型掠食者,也是顶级掠食者之一,而该地的顶级掠食者还有接近其大小、更为常见的食蜥王龙,还有体型小于蛮龙的异特龙。而身长7米的角鼻龙也与它们一同竞争猎物,但角鼻龙可能是种以小群体生活的小型恐龙,而且数量没有蛮龙普及。

谭氏蛮龙,是蛮龙属的模式种,体长9-12米,高3.56米,重7.8吨。于1979年命名。分布在美国和葡萄牙,而化石在美国很多洲都有发现。生存年代是1.53-1.45亿年前的晚侏罗纪。
君王蛮龙,蛮龙的第二个命名种,也叫雷克斯蛮龙、蛮王龙。唯一的化石有12·5米,重9.3吨,高3.75米。起初1992年被命名为艾德玛龙,后来2009年重新研究后归入蛮龙属建立为蛮龙新种。唯一的化石发现在美国怀俄明州,年代是1.48亿年前。

格式蛮龙:葡萄牙种群,目前有3个标本和2个脚印,最大实体个体12.56米,重8.6吨。年代为1.46亿年前侏罗纪末期。
中国蛮龙(暂时代称):2014年发现于中国的零碎骨骼化石,也是蛮龙属在亚洲和中国首次被发现的化石,但暂时还没有被正式描述。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