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鲢鱼
首页
儿童故事
唐诗宋词
谜语世界
脑筋转弯
名句欣赏
儿童百科
笑话大全
恐龙世界
鬼怪故事
恐龙资讯
恐龙趣闻
蒙大拿角龙
Montanoceratops
种类:
|鸟臀类|角龙类|
习性:
|食草|
时期:
|白垩纪|
环境:
|陆地|
区域:
|亚洲|北美洲|
简介
蒙大拿角龙(属名:Montanoceratops)是种小型角龙下目恐龙。蒙大拿角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早马斯特里赫特阶。如同名称所显示,蒙大拿角龙化石发现于美国的蒙大拿州。它身长约3米,有像鹦鹉一样的喙状嘴,上颌有牙齿,口鼻部上有个小角;颈部较短,上面有颈盾;前肢较短,后肢长而粗壮;尾巴粗大灵活,能快速地左右摇摆。它是草食性恐龙,喜欢吃蕨类植物、苏铁和松科植物等。
档案
中文学名:蒙大拿角龙
拉丁学名:Montanoceratops
别 称:Montanoceratop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蜥形纲
目:鸟臀目
亚 目:角足亚目
科:纤角龙科
属:蒙大拿角龙属
种:蒙大拿角龙
分布区域:生存于白垩纪的北美洲与亚洲
发现者:BarnumBrown
发现时期:1935
生存年代:白垩纪
生活习性
虽然蒙大拿角龙的口鼻部有一个明显的角,但它还是纤角龙科恐龙,而不是更先进的角龙科的成员。他的尾巴异常地粗大灵活,能快速地左右摇摆。在繁殖季节,这个尾巴可能是用来作为一种求偶的信号,或作为一种识别的标记。
物种学史
蒙大拿角龙的第一个化石是由巴纳姆·布郎(BarnumBrown)发现于蒙大拿州水牛湖附近的圣玛莉河组,他与助手ErichMarenSchlaikjer在1935年公布这些化石为纤角龙的一个种(L.cerorhynchos)。然而,查尔斯·斯腾伯格(CharlesMortramSternberg)后来发现了更多纤角龙化石,显示出(L.cerorhynchos)是个独立的属,因此建立了蒙大拿角龙。布郎最初所发现的化石很不完整,只包含头颅骨、一些脊椎骨、骨盆、以及后肢。在1998年,布兰达·金纳利(BrendaChinnery)与大卫·威显穆沛(DavidWeishampel)发现了更多化石材料。
白垩纪(Cretaceous)是地质年代中中生代的最后一个纪,长达8000万年,是显生宙的最长一个阶段。白垩纪因欧洲西部该年代的地层主要为白垩沉积而得名。白垩纪位于侏罗纪和古近纪之间,约1亿4550万年(误差值为400万年)前至6550万年前(误差值为30万年)。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是地质年代中最严重的大规模灭绝事件之一,包含恐龙在内的大部分物种灭亡。
白垩是石灰岩的一种类型,主要由方解石组成,颗粒均匀细小。白垩纪这一时期形成的地层叫“白垩系”,用手可以搓碎,缩写记为K,是德文的白垩纪(Kreidezeit)缩写。白垩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Coccoliths)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在英、法海峡两岸形成美丽的白色悬崖。白垩层不仅发育于欧洲,北美和澳大利亚西部也有分布。在这一时期,大陆之间被海洋分开,地球变得温暖、干旱。开花植物出现了,与此同时,许多新的恐龙种类也开始出现,包括像食肉牛龙这样的大型肉食性恐龙,像戟龙这样的甲龙类成员以及像赖氏龙这样的植食性鸭嘴龙类。恐龙仍然统治着陆地,像飞机一样的翼龙类,例如披羽蛇翼龙在天空中滑翔,巨大的海生爬行动物,例如海王龙统治着浅海。最早的蛇类、蛾、和蜜蜂以及许多新的小型哺乳动物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发生在白垩纪末的灭绝事件,是中生代与新生代的分界。白垩纪的气候相当暖和,海平面的变化大。白垩纪时期的大气层氧气含量是现今的150%,二氧化碳含量是工业时代前的6倍,气温则是高于今日约摄氏4°。
分布范围
蒙大拿角龙属于角龙下目,角龙下目恐龙是群草食性恐龙,拥有类似鹦鹉的喙状嘴,生存于白垩纪的北美洲与亚洲。所有的角龙类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
形态特征
蒙大拿角龙身长3米。蒙大拿角龙具有许多原始角龙类恐龙的特征,例如:四肢具有利爪,而非蹄状爪、上颌仍保有牙齿,而非无齿喙嘴。但蒙大拿角龙也有原始角龙类没有的特征,例如小型鼻角。蒙大拿角龙同时具有原始、演化的特征,显示它们是种过渡物种。蒙大拿角龙的尾椎具有长棘,使得尾部在生前的横剖面呈高而窄的形状。曾有科学家推论,特殊的尾巴形状,可当作物种间的视觉辨认功能。
如同所有角龙类恐龙,蒙大拿角龙是草食性。在白垩纪期间,开花植物的地理范围有限,所以蒙大拿角龙可能以当时的优势植物为食,例如:蕨类、苏铁、松科。它们可能使用锐利的喙状嘴咬下树叶或针叶。
上一篇
下一篇
神话故事
名人故事
鬼怪故事
哲理故事
动物故事
父爱故事
爱国故事
英雄故事
益智故事
励志故事
儿童笑话
王子故事
格林童话
天方夜谭
公主童话
小川未明
伊索寓言
三十六计
宝贝哄睡
民间故事
安 徒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