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头龙

talenkauen

种类:|鸟臀类|鸟脚类| 习性:|食肉|食草|

时期:|白垩纪| 环境:|陆地| 区域:|南美洲|

简介

小头龙(talenkauen)该标本在2000年由阿根廷自然科学博物馆的奥尼拉斯·诺瓦(fernandonovas)等人发现。小头龙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南美洲南端,2000年,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别德马湖岸发现了小头龙的部分骨骼。本次发现的部分骨骼化石和上次发现的特征是一致的,可以证明是同一个恐龙的化石。

档案

中文学名:小头龙
拉丁学名:talenkauen
界:动物界
目:鸟臀目
亚 目:鸟脚亚目
科:棱齿龙科
属:小头龙
时代:白垩纪晚期campaniantomaastrichtian
分布:阿根廷
食性:杂食
典型状态:长4米

 

分布范围

小头龙生活在7000万年前的南美洲南端,2000年,在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的别德马湖岸发现了小头龙的部分骨骼。本次发现的部分骨骼化石和上次发现的特征是一致的,可以证明是同一个恐龙的化石。
小头龙是已知的白垩纪生活在南美地区的少数几种植食恐龙之一。新发现表明了南部大陆食草鸟臀目恐龙的多样性。发现小头龙的地方,存在大量的常绿树木的遗迹,这说明它经常漫步在森林里。

形态特征

小头龙最特殊的特征,是胸部两侧长有碟状骨(platelike)构造的事。这样的特征过去只在奇异龙(thescelosaurus)上发现过,它们同属棱齿龙科。而现生的鸟类和鳄鱼也有这个构造。这可能是为了使小头龙的肋间肌肉能够参与胸部的呼吸运动,就像鸟那样。小头龙胸部的碟状骨非常脆弱,不足以像甲龙身披的铠甲那样保护它免受攻击。此外,两个碟状物是相互交叠的,而现代的鸟类的类似结构已经进化得不再交叠。另外的专家里奇则认为这两个盘状物是为了在奔跑时保护恐龙的内脏的。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