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州龙

Jinzhousaurus

种类:|鸟臀类| 习性:|食草|

时期:|白垩纪| 环境:|陆地| 区域:|亚洲|

简介

锦州龙(属名:Jinzhousaurus)是禽龙类恐龙的一属,生存于早白垩纪。它们的化石发现于中国,并发现了一个接近完整的骨骸。模式种也是21世纪所知唯一的一种。锦州龙首次由汪筱林与徐星在2001年描述。它们生存于巴列姆阶,约1亿2500万年前。为纪念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中国恐龙研究第一人杨钟键先生,同时为肯定锦州人对国家古生物化石研究做出的贡献,中国科学院古人类与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将其命名为“杨氏锦州龙”。

档案

中文学名:锦州龙
拉丁学名:jinzhousaurus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蜥形纲
总目:恐龙总目Dinosauria
目:鸟臀目Ornithischia
亚目:角足亚目Cerapoda
下目:鸟脚下目Ornithopoda
总科:鸭嘴龙超科Hadrosauroidea
属:锦州龙属Jinzhousaurus
种:杨氏锦州龙J.yangi
分布区域:中国辽宁西部
恐龙体长:1米左右
恐龙食物:各类植物
生存年代:白垩纪早期

体型

锦州龙体长7米,臀高2.8米,体重1~1.5吨,是一种体形中等的鸭嘴龙超科恐龙。锦州龙是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种大型恐龙,也是目前辽宁发现的最大的鸟脚类恐龙。锦州龙的头骨长0.5米,脑袋前部已经进化成了角质喙,上下颌前部的牙齿完全消失了。与木他龙一样,锦州龙前肢的拇指也形成了骨质的钉状指,成为了它最有力的武器。它的后肢健壮,让它能够灵活而快速地在丛林里行动。
2001年,在辽西义县组发现一大型禽龙类恐龙,根据其头骨形态和牙齿特征建立一新属、新种——杨氏锦州龙(jinzhousaurusyangigen.etsp.nov.)。杨氏锦州龙某些特征比已知多数禽龙类原始,但大部分特征接近于早白垩世的一些进步禽龙类,如前上颌骨喙部中等扩大和牙齿形态及排列方式等。锦州龙的另外一些特征非常接近鸭嘴龙类,比如眶前孔不发育等。锦州龙的这种奇特特征组合对于研究禽龙类的演化和鸭嘴龙类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锦州龙发现于义县组中部,层位高于四合屯化石层,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恐龙化石,丰富了热河生物群的组成。锦州龙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热河生物群的时代为早白垩世。与同位素测年确定的年代一致。
锦州龙是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科学家汪筱和古生物学家徐星博士共同命名的。锦州龙是辽西热河生物群发现的第一个大型恐龙化石,它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热河生物群的时代为白垩纪早期,属于大型禽龙类。估计身长约7米,其头骨长度约500毫米,高约280毫米。它们生存于巴列姆阶,约1亿2500万年前。
禽龙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恐龙,是生存于早白垩世的巨型食植类恐龙,主要分布于欧洲,除南极外,在其他各大州都有发现。最大的禽龙全长约10米,用后脚站立时,高约4、5米。它最明显的特征在于其头骨及尖锐、骨质的拇指爪,并以此勾爪进行自卫。化石的发现证明,幼年的禽龙前肢比成年的要短小些,大都用后肢行走,而成年禽龙多四肢着地。

化石

2001年6月,义县头台乡白台沟村发现一枚恐龙化石。经专家鉴定后,为纪念我国古脊椎动物学之父、中国恐龙研究第一人杨钟键先生,定名为杨氏锦州龙。该标本长约4.5米,高2.5米。
该化石保存十分完整,头部的牙齿保留清晰,颈椎骨弯曲,四肢形成于一侧。通过这些保存状况,可以想象这很有可能是1亿多年前,正在沉睡中的一只恐龙。突然间火山爆发,剧烈的地壳变迁运动把它惊醒。仰起头,想看看周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时,还没有感觉到灾难的来临,就被火山灰迅速掩埋。造成了它目面狰狞,紧咬牙关,颈椎骨弯曲,把死亡时的状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该化石的发现为禽龙类起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科研依据,具有重要科学价值。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