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鲢鱼
首页
儿童故事
唐诗宋词
谜语世界
脑筋转弯
名句欣赏
儿童百科
笑话大全
恐龙世界
鬼怪故事
恐龙资讯
恐龙趣闻
雷龙
种类:
习性:
时期:
环境:
区域:
简介
档案
中文学名:雷龙
科:梁龙科
雷龙(属名:"Brontosaurus")是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CharlesMarsh)在1879年命名了秀丽雷龙("Brontosaurusexcelsus"),brontē/βροντη在古希腊文里意为“雷声”,而sauros/σαυρος意为“蜥蜴”;但这名称在1974年正式遭到废除,由在1877年命名的迷惑龙所取代。但经证实,迷惑龙与雷龙其实是两种不同的恐龙。
2015年,来自葡萄牙和英国的古生物学家在4月7日的《PeerJ》上发表了一篇名为《梁龙科的物种级系统发育分析与分类学修正》(Aspecimen-levelphylogeneticanalysisandtaxonomicrevisionofDiplodocidae(Dinosauria,Sauropoda))的论文,这篇长达298页的论文的核心就是,雷龙重新变成了有效属。
基本资料
中文学名:雷龙
拉丁学名:Brontosaurus
别称:迷惑龙Apatosaurus
门: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蜥形纲Sauropsida
目:蜥臀目Saurischia
亚目:蜥脚形亚目Sauropodomorpha
科:梁龙科Diplodocidae
亚科:梁龙亚科
属:雷龙属
分类与种
迷惑龙属于梁龙科,梁龙科是群体型巨大的四足动物,具有极长的颈部与尾巴,包含:梁龙、重龙、超龙、春雷龙、原雷龙。迷惑龙属于迷惑龙亚科,该亚科包含迷惑龙及其近亲,例如:超龙、春雷龙、原雷龙。
秀丽雷龙(B.excelsus):最初的雷龙,由马什在1879年所命名。化石为6个部份骨骸,包含一个部份头颅骨,发现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奥克拉荷马州、犹他州、以及怀俄明州等地。曾被认为是迷惑龙,现已独立,并成为雷龙属模式种。
小雷龙(B.parvus):原为Elosaurusparvus。在1994年,被改列为迷惑龙的一个种[5],并获得其他研究人员的支持。迷惑龙的正确头部于1877年,奥塞内尔·查利斯·马什(OthnielCharlesMarsh)公布一个新的蜥脚类恐龙,埃阿斯迷惑龙(Apatosaurusajax)。在1879年,马什将另一个更为完整的标本成立为新属,秀丽雷龙(Brontosaurusexcelsus)。于1903年,埃尔默·里格斯(ElmerS.Riggs)发现秀丽雷龙与埃阿斯迷惑龙非常类似,应为同种动物,于是将秀丽雷龙改为秀丽迷惑龙。根据国际动物命名委员会的规定,由于迷惑龙首先被公布,故其名称具有优先权。所以雷龙被认为是迷惑龙的次异名,成为非正式用法。之前广为人知的雷龙图片,于1970年代被人发现是秀丽迷惑龙(Apatosaurusexcelsus)加上圆顶龙的头部。经过研究,科学家们发现了雷龙和迷惑龙具有大量不同之处,雷龙重新定为有效物种,和迷惑龙分家。
另外,A.yahnahpin是在1994年由Filla、James以及Redman等人所命名。在1998年,罗伯特·巴克(RobertT.Bakker)将A.yahnahpin改建立为新属原雷龙,模式种是Eobrontosaurusyahnahpin。化石为一个部分骨骸,发现于怀俄明州。
古生物学
早期学者认为迷惑龙过于巨大,很难在旱地上支撑著自己的身体,故有科学家指出蜥脚下目恐龙是生活在如沼泽的地方,部份身体沉在水中。但近年的研究并不支持此一说法。事实上,就如其亲属梁龙一样,迷惑龙是植食性的动物,有着长颈及长尾巴作为平衡。一个近年研究认为梁龙科的颈部不灵活,而迷惑龙等蜥脚类恐龙是以低植被为食。足迹化石指出它们可能成群生活。
在2008年,科罗拉多州莫里逊组的一个采石场发现了未成年迷惑龙的足迹化石。从这些足迹化石显示,这些未成年迷惑龙可能以后肢在奔跑,类似现代冠蜥的方式
姿势
在20世纪初期,梁龙科常被描绘成颈部高举、以树冠的叶子为食。近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争议,怀疑它们的心脏是否能够维持足够的血压,供应血液至脑部。另外,近年的研究也发现它们的颈部结构无法大幅向上弯曲。
生理学
雷龙有着鸟类一样的气囊,呼吸效率非常高,可以有效摄入氧气。
现时仍未知迷惑龙要吃多少食物才能满足它的巨大体型。但有可能迷惑龙是不断的进食,只有在让身体体温下降、饮水或除去寄生虫时才会停止。有揣测指出迷惑龙是站立睡觉的。它们可能是以其巨大体型及族群行为去吓阻掠食动物。
尾巴
迷惑龙的尾巴是非常长及尖端细,彷似一条鞭子。在1997年,一项就迷惑龙尾巴的电脑模拟发现,蜥脚下目恐龙的尾巴挥动时,可以发出200分贝以上的声响,可以与大炮发射的音量相比。
来历
雷龙(Brontosaurus),曾被归入迷惑龙(学名Apatosaurus),是蜥脚下目梁龙科下的一个属,生活于侏罗纪的启莫里阶到提通阶之间,约1亿5000万年前。它们是陆地上存在的最大动物之一,身长约20米,体重介于10到25吨。它们的属名在希腊语意为“雷鸣蜥蜴”,这是因它身躯庞大,走路时发出雷鸣般的响声。
雷龙有着长颈、及鞭状尾巴。与身体相比,头部相当小。牙齿成匙状,是草食性恐龙。前肢略短于后肢。它们的颈椎比梁龙较短、较重,而腿部骨头较梁龙的结实、较长,被认为是比梁龙更粗壮的恐龙。在正常的移动时,尾巴会离开地面。雷龙的前肢有一个大指爪,而后肢的前三个脚趾拥有趾爪。
雷龙的化石发现于美国的科罗拉多州、奥克拉荷马州和犹他州,以及怀俄明州的BoneCabin采石场与NineMile采石场。但雷龙的头颅骨是在1975年首次被发现,足足比命名迟了一个世纪。莫里逊组发现的雷龙化石,来自于第2到第6地层带。名字来源
雷龙复原图
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北美洲丛林,午后时分,翼龙在树上歇着,偶尔扇动几下翅膀,林中时而传来几声昆虫的鸣叫。突然,传来“轰”、“轰”的声音,由远而近,越来越响,好像雷声一样沉重。然而,天上除漂浮的朵朵白云外,一碧如洗,毫无变天的迹象。晴天打雷,岂不是咄咄怪事!原来这不是天上的雷声,而是丛林里走出了一只大型蜥脚类恐龙。因其脚步沉重,声音巨大,每踏下一步,就发出一声“轰”响,好似雷鸣一般,所以古生物学家给这种恐龙取了一个形象的名字,叫做雷龙,意思是“打雷的蜥蜴”。
雷龙可能重量达27吨,而大约体长20米,它的脖子8米长,实际上比体躯还长。它的尾巴大约长达9米,它站立到臀部,大约4.5米高。而它身体后半部比肩部高,但当它以后脚跟支撑而站立起来,它真像是高耸入云。它可能生活在平原与森林中,并可能成群结队而行。它可能受到异特龙的攻击而为其假想的猎物。
雷龙体躯庞大,四肢粗壮,脚掌宽大,脚趾短粗,前脚上具有1个、后脚上具有3个发达的爪子。雷龙自发现以后,便“身世”不凡,起初人们把它视作最重的恐龙。之后,美国一家石油公司耗费巨资,用它的复原形象作广告,使其普及到了家喻户晓的程度。
其实,当初的雷龙复原像并不是很准确,长脖子的顶端生着圆顶龙似的头骨,这是因为雷龙刚出土时没有头骨,专家们认为它应该张着圆顶龙样子的头骨,所以,工作人员就把圆顶龙的头骨装到了雷龙的骨骼化石上。
后来,完整的雷龙骨骼化石出土了,新一代的恐龙专家们终于弄清楚了雷龙头骨的样子。雷龙的头骨与梁龙的头骨相似,较为低长,侧面看上呈三角形,吻端很低,只有一个鼻孔,且位于头的顶端;口中的牙齿较少,着生在颌骨的前部,牙齿呈棒状,恰似铅笔头。
雷龙/迷惑龙
雷龙及其“姊妹”——梁龙等动物,代表了蜥脚类的另一演化方向,这类动物不仅颈长,而且尾巴更长,尾的末端变细,呈鞭子状。由于它们也是进步的蜥脚类恐龙,脊椎骨上的坑凹构造也相当的发育,就连椎体的内部,都还有孔洞,这是大恐龙适于陆地生活而减轻自重的适应性变化。
这种像山一样的大个子,长着一条长脖子和一个很相称的小脑袋。头小身子大的雷龙,一定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吃东西,而且还狼吞虎咽。食物从长长的食管一直滑落到胃里,在那儿,这些食物会被它不时吞下的鹅卵石磨碎。雷龙是中等大小的蜥脚类恐龙。它们是食植物的动物。
更多图册
上一篇
下一篇
神话故事
名人故事
鬼怪故事
哲理故事
动物故事
父爱故事
爱国故事
英雄故事
益智故事
励志故事
儿童笑话
王子故事
格林童话
天方夜谭
公主童话
小川未明
伊索寓言
三十六计
宝贝哄睡
民间故事
安 徒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