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角龙

Asiaceratops

种类:|鸟臀类|角龙类| 习性:|食草|

时期:|白垩纪| 环境:|陆地| 区域:|非洲|北美洲|

简介

亚洲角龙(学名Asiaceratops)是角龙下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上白垩纪。它的化石发现于中国、蒙古及乌兹别克。模式种是“A.salsopaludalis”,在1989年由Nessov与Kaznyshkina正式命名。第二个种称为“A.sulcidens”,也被认为属于亚洲角龙。

档案

中文学名:亚洲角龙
拉丁学名:Asiaceratops
界:动物界
目:角龙下目
分布区域:北美洲、亚洲
发现时期:1989
发现者:Nessov与Kaznyshkina
生存时代:上白垩纪

物种学史

亚洲角龙的生存年代为距今9750万-9000万年前晚白垩纪,亚洲角龙属于角龙下目,角龙下目恐龙是群草食性恐龙,拥有类似鹦鹉的喙状嘴,生存于白垩纪的北美洲与亚洲。所有的角龙类恐龙在白垩纪末期灭绝。

生活习性

如同所有角龙类恐龙,亚洲角龙是草食性恐龙。在白垩纪期间,开花植物的地理范围有限,所以亚洲角龙可能以当时的优势植物为食,例如:蕨类、苏铁、针叶树。它们可能使用锐利的喙状嘴咬下树叶或针叶。

形态特征

亚洲角龙的体形:小型恐龙,体长2米。
在目前已知的769种恐龙中,体形排在524位。
与亚洲角龙体形接近的恐龙有恶灵龙,棒爪龙,安尼柯龙,阿纳拜斯龙,阿瓦拉慈龙,斗吻角龙等。

上一篇 下一篇